![]() ![]() |
第二届环境保护高技术论坛:让GDP变“绿”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6 10:33: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我们在努力使GDP规模变大时,也要尽量使之变“绿”。日前召开的第二届环境保护高技术论坛上,专家呼吁:要以生态效率的概念来度量发展质量,通过建立整体协作的环保综合体系,打造绿色GDP。 算笔生态效率账 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诸大建提出了一个衡量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新指标:生态效率。在这个公式里,分子是以货币单位计算的GDP,分母则是以实物量计算的资源消耗量。中国的生态效率令人担忧:2003年GDP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4%;但资源消耗总量中,原油占世界7.4%,原煤占31%、钢材占27%,水泥占40%。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减物质化的过程。如环保,不仅能在经济活动输出端减少废水、废气、垃圾等排放量,而且能在经济活动输入端降低水资源、能源、土地、材料的消耗量。诸大建认为,要让GDP变“轻”,就要尽可能降低与GDP增长相关的物质消耗总量、人均物质消耗或单位GDP的物质强度。 环保不能各自为战 提高生态效率,单打独斗的技术攻关,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济大学副校长、全国863计划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专家组长赵建夫指出,环境保护不能“各扫门前雪”,须建立区域性合作机制。 欧洲有不少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如多瑙河,各国通过有关方谈判、合作,这些河流的环保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我国大江大河环保工作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各自为战状态。赵建夫说,如果上海的水环境保护只停留在长江出海口范围,很难成功。 据介绍,由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沿长江水环境大学环保科研协作组已经建立,并将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同济还拟出资建一条环保科研船,搭载重点实验室,成为长江上流动的科研合作平台。但技术上的合作离开统筹管理的支持,作用将十分有限。 大力发展绿色GDP 要让GDP变“绿”,变“轻”,要有战略眼光。美国的GDP比50年前增加了5倍,但所需的物质消耗量并没增加多少,主要原因就是第三产业大发展。诸大建认为,高层次的知识型第三产业,既是减物质化的高增值产业,又是世界级城市的支柱产业,上海要花大力气去推动。 “每个领域都存在环保问题。”赵建夫认为,环保应成为一种普及性教育,环保教育要从小抓起,让环保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