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教材循环”不容易,该推行还是缓行?
作者:王菲 熊润频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5 10:06:3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的善举,教材循环这一政策因此应运而生。教育部决定从2008年春天开始,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推行循环教材,中国并非首创。然而,这样一项看起来利国利民政策,在中国土地上却遭遇了“水土不服”。不仅受到部分家长、学校质疑,在广大农村基层遭遇“执行难”,甚至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还有代表、委员提出教材循环应该缓行。

  到底该努力前行,还是该暂缓实行,教材循环似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008年2月24日,河南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用循环教科书学习。宋同杰摄(新华社发)

  教材循环,推行过程遭遇瓶颈

  从今年春季开始,安徽省将初中小学9本教科书纳入循环使用范围。免费教科书作为学校装备,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借用,不属学生个人所有。9本书包括小学《科学》、《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初中为《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同时,考虑到教材的实际损耗,根据各地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版本分布情况,及上年实际学生数,每年按20%的比例进行补充和更新。针对回收的教科书,学校也将逐班、逐科、逐本进行检查,对丢失或破损的教科书及时登记、修补、核销。学校必须对教科书定期消毒,确保书籍的卫生安全。

  可以看出,为了教材循环的顺利推广,相关的制度设计也正朝着完善细节与人性化的方向努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循环教材政策在基层农村难以执行。

  在安徽利辛县阚疃中学,该校虽然知道教材循环政策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执行。该校副校长任锋指出:“循环教材想法很好,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很困难。一方面,学生的保护意识很差,教材用三年,很多都用烂了,有的都不知道扔哪里了,三年后循环很难实现。而另一方面,循环教材要求的消毒措施在基层难以保证。教材收上来其实就应该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怎么消毒,消毒方式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2008年2月17日,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各班级学生代表在阅览室为本班同学领取免费新课本。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任锋表示,利辛现在正在实行小学五改六,目前阚疃中学初中只有600多人,人数还不多。但是下学期五改六结束之后,一个年级就会增加到五、六百人。“教材那么多,收上来堆放在哪里?如果没有消毒的话,集中起来存放更是容易交叉感染。音、体、美等教学教材不发放给学生,只在上课的时候派发给学生,上完课就收回、消毒,这就意味着需要专人来保管、处理、存放这些教材。我们学校是县直属中学,师资力量还算好的,都不可能做到,更不要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农村中小学,任课老师都不全,更不要说专门的保管员、消毒员。我们一个学校才20几个班,利辛很多农村中学一个班就有百来号人,人数众多,教科书数量大,操作起来更困难。”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