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气候变化云南很受伤 秦大河院士给听众留“作业” |
作者:杨质高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9 10:03: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去年中考第一天,一场下了近20小时的大雨,让昆明成了水城;2008年11月,滑坡泥石流灾害导致我省13个县(市、区)41.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2人、失踪45人……也许,在大众眼里这是自然现象,但在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眼中,“它们都和人类的活动有关”。昨日秦大河院士莅临科学大讲坛,就“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作主题演讲。 气候变化云南很受伤 秦大河指出,大量实测资料显示,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75°C。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同时,全球环境也发生了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侵蚀加剧、冰川退缩等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但“最近50年来气候系统变化主要是由温室气体、城市化、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造成的”。 “前年是我国自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秦大河表示,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增加约15%至50%,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华南降水增加约5%至10%;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减少约10%至30%。 秦大河说,云南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去年2~4月云南发生了连续近3个月的干旱。去年中考第一天,一场持续近20小时的大雨,使昆明变成了一座水城。东川泥石流又暴发,人们应该多汲取教训和经验。 院士给听众留“作业” 在讲座上,为活跃气氛,秦大河不仅讲了他为徒步横穿南极拔掉十几颗牙齿等经历,还给听众留“作业”。 他说,前些日子,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10岁小女孩的一口气问了他5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第一,你有什么建议,在不影响工业生产的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二,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地球什么时候会不适合人类生存,我们什么时候要搬家?第三,你认为要有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人类将污染的能源转换成新能源,也就是绿色能源?第四,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能够为气候变化做些什么事情?第五,我们什么时候能知道有关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最权威的说法? 秦大河笑着说,尽管小学生让他尽快回复,但他至今也没有给她答案,因为大多问题回答不了。因为全球变暖是全世界科学家所面临的难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我想,在座的有好多各界精英,也有领导,我就把这个问题给你们了。”一听这话,台下听众都笑了。 建议市民骑自行车出行 如何应对气候变暖?秦大河认为这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重视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 至于普通市民能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什么,秦大河说“就是不要每个人都买汽车。提倡骑自行车上班,既锻炼身体又减少排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