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甘州北郊湿地人工种植芦苇纪实
作者:朱兴忠  文章来源:张掖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9 10:17: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初夏时节,万物竞发。走进甘州区北郊湿地人工种植的芦苇地里,千万棵芦苇破土而出,密密匝匝的,鲜嫩嫩如婴儿的乳牙。甘州区为恢复城北郊湿地苇林风光精心种植的700多亩人工芦苇发出新芽,丛丛新绿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赏景,还有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

  人工种植芦苇是北郊湿地植物造景工程规划的一部分,种植地点位于市城北郊张靖公路两侧和新墩镇流泉十社周围。从2月5日开始,甘州区林业局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型工程机械对种植地点进行大面积平整,为人工种植芦苇打好坚实的基础。虽说野生芦苇遍地都是,适应性比较强,但是真按照它的生长习性一次性种出700多亩,这对甘州人民来说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区林业局技术人员通过广泛走访,了解到广大农民传统的种植方法有苗墩栽植、根茎繁殖等,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应用的面积都有限,少则几十平方米,多则几分地,都没有总结出可靠的经验、形成比较成熟的方法。经过认真研究筛选,多方论证,他们最终确定以苗墩栽植方法为主。从4月10日开始,分管人工芦苇种植的区林业局副局长倪自银率领6名技术人员每天12个小时亲临现场指挥、指导,每天指挥2个工程队200多人进行种植。栽植期间,没有芦苇苗,只能从靖安买取农户家的芦苇,一墩一墩挖下来运到栽植地进行栽植。由于有的地段栽植前灌过水,而且水深达一米以上,栽植时无法排水,只能进入没腿深的水中栽植。20多厘米见方的芦苇苗墩就是靠着深水中的农民工一个一个传到地中间去。芦苇栽植后需要灌水,但是这个时段正好是下游农民浇水的关键时期,用水矛盾突出,只能从下游农民手中买来灌溉水浇芦苇。有的地段由于地势高无法灌溉,工程技术人员就买来水泵抽水灌溉。至5月6日,全区共栽植芦苇700多亩、芦苇苗50万墩,顺利完成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工程2009年补植任务。

  两场雨过后,700多亩新芦苇生机勃勃,开始发芽,发芽率达70%左右,后期栽植的芦苇也在陆续发芽。倪自银说:“栽植芦苇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开始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认真探讨、深入分析、精细施工,克服了栽植中的种种困难。现在看来,栽植成功了。后期我们要加强补植和抚育管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力争把北郊湿地植物造景工程做精、做细。”

  记者采访了栽植芦苇的部分农民。农民祁鸿章说,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既保护了生态,项目资金又让我们农民有钱可赚,增加了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区湿地办工作人员说,张掖芦苇和城市紧密结合的生态景观,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张掖的特色。实施湿地保护工程、争取项目资金都要依靠这种特色,我们要在坚持与原有湿地植被景观相一致的前提下,通过补植补造和自然修复,突出张掖湿地特色,做亮张掖名片,为今后的湿地保护和旅游产业打牢基础,使北郊湿地呈现白茫茫、雾潮潮、水波粼粼、芦苇摆动,野鸟飞鸣的景色,吸引游人穿梭芦苇荡,倾听张掖传说,尽情休闲娱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