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英国碳信托来了
作者:黄乐桢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5 8:39: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乐桢/北京报道

  蓝天睦(Tim Lancaster)近来很忙。

  自从2008年8月出任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下称“英国碳信托”)北京代表处驻华总主任以来,蓝天睦一直忙着与中国合作创立合资公司。

  5月4日,英国碳信托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下称“中节投”, CECIC)签署了一项总额为1000万英镑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将携手组建旨在加快中国低碳创新和技术转移的合资公司,为清洁技术公司打开新的市场,致力降低全球碳排放量。

  在蓝天睦看来,孵化处在“死亡谷”阶段的节能项目将是合资公司的工作之一。“预计今年7月份合资公司将成立,但要等合资公司的合同签下来。”5月6日,蓝天睦对《中国经济周刊》说,“那时候公司名称一确定,市场就动起来了,我们先期向中节投推荐的6个项目也就可以开始运作了。”

  碳信托是谁?

  “这个合资公司是我们第一家在英国以外的地方投资的公司,我们双方将分别出资500万英镑。”蓝天睦介绍说,自英国碳信托2001 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英国发展,目前已帮助客户减少了超过1700 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节省的成本超过10亿英镑。

  毫无疑问,这些数字背后所反映的英国碳信托的发展模式在中节投看来,是值得引进的。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有类似机构。而中节投是国资委监管下的中国国有企业中唯一一家从事节能环保服务、投资的专业化公司。

  在《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中节投总经理王小康表示,合资公司将成为中英两国加强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交流的一座桥梁,更好地推动中国和英国节能减排事业发展,合资公司必将取得喜人业绩。

  早在2008年9月,英国碳信托首席执行官汤姆·德雷(Tom Delay)来到北京,向中国发布了《气候改变掀起商界革命——气候改变如何提升或破坏企业价值》报告,这是英国碳信托首次向中国进行推介。汤姆·德雷向外界透露,正在与中节投商谈合作。

  据介绍,英国碳信托是由英国政府出资发起设立,按企业模式运作的非盈利性信托基金公司,属公益性信托基金管理公司。其任务是推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开发低碳技术,鼓励和支持私营部门展开节能环保方面的合作。

  蓝天睦说,英国政府已累计向英国碳信托投资3.8亿英镑,公司取得利润后不进行分红,而是循环投入公司的业务领域。

  孵化“死亡谷”

  5月初,英国明星大臣、年仅39岁的能源和气候变化事务大臣埃德·米利班德旋风式地造访中国,展开“低碳”之旅,以寻求中国低碳市场的合作商机。

  在《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埃德·米利班德表示:“中国的低碳清洁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十分庞大,且发展迅速。此次新协议的签署,融合了中英两国的先进技术并将带来切实的商业价值。”

  那么,英国碳信托是如何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呢?蓝天睦介绍说,此次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是为培育开发新兴低碳技术,将部分英国低碳技术企业引入中国;同时为在华的英国和中国低碳企业提供资金投入。

  “合资公司的工作之一就是对‘死亡谷’的技术进行投资,去孵化这些项目;但资金的需求会比较大,全部由合资公司来出是比较难的,可能需要第三方资金,或者是私营资金,或者是政府的资金。”蓝天睦说。

  据蓝天睦介绍,新技术刚开始时,早期的成本是最高的;发展到后期技术已比较成型,基本不用再对这个技术进行投入,公司也开始盈利。但从早期到后期这个中间阶段,对于技术公司是非常难的,这个阶段政府不给钱,也没有到有规模效应挣钱的时候,很多技术就死在这个阶段。而英国碳信托孵化的项目基本是针对这个中间阶段,也即 “死亡谷” 阶段。

  “在英国,我们使用的是政府资金,等这个技术到了规模化有利益的时候,也就会有第三方资金或者是私营的投资进入,那时我们就会退出。”蓝天睦补充说。

  过去5年来,英国碳信托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处在前列。而在蓝天睦看来,中国处在“死亡谷”的节能减排项目更多,市场更大,合资公司商业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