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行动起来 共建绿色供应链 |
作者:马军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8 8:52: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不断加大的政府监管信息公开力度,以及日益提高的公众环境意识,都使得大型企业通过与各利益方广泛合作来实现更加有效的供应链环境管理成为可能。 全球化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受惠于经济全球化,其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规模巨大的出口加工产业,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向西方国家输出廉价产品的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浊水倾倒在了中国自己的后院,污染了中国的空气、水体、土壤以及近海领域,在一些地区埋下了严重的公共健康隐患。 随着公众和部分媒体逐渐将环境污染与全球化的生产和采购联系起来,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尝试将环境标准植入他们的采购政策。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缺少强有力的环境监管,同时供应商数目庞大,情况复杂,要想真正建立负责任的供应链环境管理并非易事,甚至连确保供应商基本的环境守法都很困难。 然而,中国社会的进步为解决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的环境损害创造了令人意想不到机会。为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政府从2003年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鼓励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中国环境治理机制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信息公开不但对于完善中国的环境管理机制,克服地方保护、执法不严等强大阻力有着特殊意义,同时对于防止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环境带来严重损害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等,给公众提供了网络数据平台,能够查阅环保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发布的31个省和300个地市级的环境质量和企业环境监管记录与数据。当公众开始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名单上的企业渐渐感受到额外的压力。而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的绿色选择的倡议和联盟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信息公开的效用,将压力传递到那些对公众关注尚不敏感的公司。 现在,一些环保组织已建立起供应链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企业用户可以对照6年以来政府部门对违规超标排污企业所做的4万多条处罚记录,对其供应商进行甄别。现在,像一些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已经利用这一系统来监督其供应商的环境守法状况。 当然,加强供应链环境管理毕竟意味着企业不能像以往那样在采购中只考虑价格和质量,在实施之初难免遭到抵制。例如,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曾向一家美国著名户外鞋类及户外用品制造商提出建议,希望它能够对其供应商的违规情况进行自查,但遭到了拒绝。而假如这家企业能接受这个建议,它很快就会在空气污染数据库中看到,它的一家供应商连续5年因环境污染而被当地政府通报,而另一家供应商则在水污染数据库中有3年的违规记录。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如果大型企业一味关心价格和质量的话,难免会诱使大批当地供应商为了赢得订单而竞相降低环境标准,在环境表现上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全球性“向下竞争”。为此,大型企业和零售商的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环境污染可能将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积极采取行动,加强其供应链条的环境管理,不用污染企业作供应商。同时,消费者也要在购物时尽量做出绿色选择,以实际行动支持产品的绿色供应链建设。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促进“绿化”制造与采购链条的建立,为中国环保事业做出更多实际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