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朱棣文清华演讲警示气候变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6 7:47:2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你们都知道小鸟怎么飞吧?就像这样……”穿着素色西装,头发花白的朱棣文伸开双臂,微笑着模仿扇动翅膀飞行的动作,解释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运用仿生原理,引发了清华大学主楼演讲大厅500多名或站或立的师生略感诧异的笑声。

  作为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的华裔科学家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61岁的朱棣文在清华大学演讲的开场白中这样说:“我的父母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而作为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此次北京之行重点在于加强与中国的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从海平面上升到冻土层解冻,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干旱季节延长到中国农作物减产,朱棣文在题为《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的演讲中,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数字,翔实地介绍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应对之道。“如果一切照旧地发展,那么在芝加哥,高于90华氏度(约32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可能从现在的每年10天增加到75天-90天;而在中国,以前每隔20年才可能发生的极端热浪天气可能每2年-3年发生一次。”朱棣文的警告让在座的师生瞪大了眼睛。

  美国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他强调说,中国已经采取了很多很好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中两国可以继续加强在碳捕获等领域的合作。

  “今年是美中签署科学技术合作协定30周年,我们应继承和推进合作的传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朱棣文语气坚定地说:“这种合作不仅对两国有利,而且将为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