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规划7年投资162亿 北京拟下大力气还清北运河水系
作者:张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人大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5 15:12: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北京市拟投资162亿元巨资,计划花七年时间对承担全市排水任务90%的北运河水系进行综合治理,预计在2015年,基本形成北运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水资源保护、调度、循环利用的新格局,使全流域实现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和迎汛安全,真正把北京建设成一个宜居城市。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今天上午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上做了关于北运河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北运河水系大型综合治理正式启动。

  北运河水系承担北京全市90%的排水任务

  据了解,北运河是北京五大水系中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全流域有13条一级支流,长度300公里,流域面积 4423平方公里,占北京全市总面积的27%。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北运河承担着中心城区的 90%的排水任务。

  虽然北运河水系在筹办奥运以来,通过污水治理、生态治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垃圾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环保监督执法等措施,流域水环境显著改善,治理初见成效,但与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广大市民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北运河水系全流域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排放废水,日产生污水近300万吨。水系多数支流没有截污,每天仍有32万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水系流域支流未实现全面截污,全流域水系水质达标率仅为20%,多数支流水质未达标。流域内支流未进行系统治理,淤积严重,干流部分骨干建筑物老化失修,影响水资源配置利用和行洪安全。流域水量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由于水质差、输水工程不配套、水网不通、缺乏蓄滞工程,北运河水系流域内水量只利用了4.6亿立方米,利用率仅为36%。水污染防治执法难度大。一些支流河段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部分企业违规偷排现象未得到根治,农业面源污染、养殖粪污还没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还有很大空间。防污治污的责任不够清晰,政府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执法手段还需加强,执法体系有待健全。

  投入162亿,花7年时间,力争还清北运河水系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北京市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2009——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症下药,坚持区域统筹、溯源治污、综合治理,循环利用,逐一破解难题,还清北运河水系。

  规划总投资162亿元,其中市级投资90亿元,占55%;区级投资37亿元,占23%;社会企业投资35亿元,占22%。市级主要负责重点镇以上污水处理厂站、管网及中水回用、干流及跨乡镇和功能区周边河道治理、水资源调度、生态水网等工程建设投资,一般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由市级补助、区县配套。区级主要负责村内污水处理厂站及管网、乡镇内河道治理、湿地、雨洪利用工程建设投资,落实工程运行管护责任,管护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足额到位。

  规划分7年实施。从2009年开始,坚持先重点,后一般,成熟一项,实施一项,到2015年全部完成。规划实施后,将基本形成北运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水资源保护、调度、循环利用的新格局,使全流域实现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和迎汛安全。

  规划拟将中心城9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升级改造,出厂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加快推进郊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新城升级改造和新建2l座再生水厂,大力推广污水处理新工艺,出厂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乡镇完善、新建33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选择治理工艺、治理模式,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相结合,农村排水与水环境建设相结合。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垃圾污染问题,规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区县对流域内历史遗留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制定治理计划,限期完成。日常村庄垃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模式,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实现沟渠、水塘、河道、水库周边1公里范围内无垃圾堆放点。

  工业污染源监管方面,环保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大处罚力度,对工业污染源要认真排查、登记造册、落实监管责任、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企业要关、停、并、转。对重点企业的污水排放逐步实现在线监控,对拟建项目实行严格的环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确保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

  为此,规划还合理制定了阶段目标,2010年,力争实现出境断面COD浓度达到45毫克/升,流域内一级、二级支流实现“不黑不臭无水华”,2015年这个指标则力争达到40毫克/升。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