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两会热议直播视点:湟水河治污再成焦点 |
作者:记者 张德生 文章来源:西海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5 11:41: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环保部门采取措施,力争后年使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湟水河西宁段水质“蒙羞”的劣五类一再引起各方关注,也成为我省历届两会谈论的焦点。 西宁市环保局的消息称,湟水河小峡口断面水质近年达到了劣五类,已成为环保的一大“耻辱”。 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信息显示,2003年湟水河西宁段水质例行监测项目中,除PH值、氰化物、总汞、总砷、总铅、总镉各项未出现超标现象外,其余各监测项目均不同程度地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化工、毛纺等企业的恢复生产,以及市区餐饮业的增多,流经西宁市的湟水河成了一条“纳污河”。虽历经连续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西宁市民饮用的自来水原先来自6个水厂,全部在湟水河及其支流沿岸,第二水厂曾直接引用西川河水做水源,因污染问题于1998年停止使用,如今湟水河水质恶化也已影响到市民的饮水安全。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西宁市目前使用的5个水厂水质中的总硬度、硫酸盐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 民革青海省委、人大代表郎天祥等在去年我省两会上建议,要加大我省污水处理力度,还湟水河“清白”之身,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确保黄河中下游用水安全。 据悉,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2002年年底建成并使用,预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8.5万吨,但目前实际日处理污水量仅达到3万吨,每天尚有39.44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湟水河。 湟水河治污任重而道远。青海省人民政府、西宁市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前后完成湟水河水污染治理项目7个,淘汰关闭了32个水污染严重企业,并于去年实施了《湟水河流域污水防治规则》、《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重新修订的《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也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把治理黄河上游污染纳入法制轨道。 以产业化运作方式,采用BOT方式建设、管理和经营的、设计规模为日处理4.25万吨的西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中,明年有望投入运营;同时,西宁市城南新区污水处理厂也采用了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建设,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25万吨;西宁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部分县城污水处理厂也将相继开工建设,到2007年将完成沿湟水河各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使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此外,西宁市第七水源也即将从大通流往西宁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