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世博会万科馆正式奠基 意在关注未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世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9 17:53:3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七座金灿灿的麦垛巍然矗立在浦江西畔,落落大方的展示着生命的健康与丰盛。天光与水色交相辉映,诠释着自然平衡的和谐之美。这是上海世博会万科企业馆建成后将会呈现给世人的景象。

  7月29日上午,名为“2049”的上海世博会万科企业馆在世博会浦西园区奠基,展馆建筑设计方案正式亮相。上海市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等领导和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等嘉宾出席了奠基仪式。

  洪浩在奠基仪式的致辞中表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房地产行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最重要行业之一,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代表企业,衷心希望万科在世博会这个全球舞台上所传递的企业的价值主张和社会责任,让全世界对中国企业留下新的美好印象。”

  随后万科企业馆的设计方案隆重亮相。这座主要由天然麦秸板为建筑材料的展馆由七个相互独立的筒状建筑组成,各筒之间通过顶部的蓝色透光ETFE膜连成一体。超过一千平米的开放水域环绕着七个圆筒,水面映照天空,试图让参观者感受到与自然亲近的愉悦。而这片开放水域还会起到调节展馆区域气温、湿度的作用,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小环境,几个分馆围合而成的中庭更能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

  万科馆选用麦秸秆压制而成的麦秸板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给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增加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此举将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量。此外,展馆将通过热压和风压两种自然通风的模式,尽可能最大化自然通风,从而减少空调使用的时间,降低展馆在运营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每个筒的顶端所镶嵌的蓝色透明ETFE膜气枕天窗,通过自然采光照明可降低照明的能耗。

  “万科馆是一个低碳建筑,其回归自然、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材料、通风、采光等方面都有体现”,万科集团万创设计管理中心总建筑师朱建平表示,“希望建筑可以唤起人们欣赏、尊重和顺应自然的态度,探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关于万科馆的命名“2049”,王石表示希望通过这个馆名加深公众对未来的关注。“2049既可以是一个人的未来,也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的未来。它还是去往未来的一段旅程,其中蕴含着无限可能。在这个馆里,万科希望通过“尊重的可能”这一主题,来传递我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王石表示:“‘尊重的可能’的中心词,可以是‘尊重’,也可以是‘可能’,是指尊重前提下的一切可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城市文化多样性、尊重居住选择、尊重生活习惯等等。这与万科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一以贯之的。”

  万科馆将用通过五个小故事来讲述关于人、自然和城市的相互尊重,并导出万科所处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住宅产业化的探讨、摸索和实践。

  这五个故事中有:白蚁筑巢给仿生学建筑带来的启示、水的故事来警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恩赐与馈赠;沙尘暴的故事来说明人类必须用自己的选择保护自然的平衡;垃圾的故事揭示了城市生活必须尊重自然生态,而金丝猴的故事通过让人类与自然平等对视,展示出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要实现美好的未来图景,必须以人、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尊重为前提,也必须尊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万科馆中最大的展厅将通过万科在工业化住宅生产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展示人、城市、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探讨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居住环境。

  奠基仪式结束后进行了“尊重的可能——万科世博论坛”的第一次对话,来自世博局、企业、学术界、环保组织的代表共同参与讨论。论坛由《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主持,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世博局DE片区部部长陈超女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就“企业参与世博会的意义”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