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严峻
作者:赵孝刚 符秀云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9 20:41: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安在线7月28日讯(记者:赵孝刚符秀云)7月28日下午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上通报了涉及淮河、巢湖流域10个市2008年实施“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情况,并对进一步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安徽省政府要求,5月19日至22日,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委、住建厅、水利厅、农委等部门,对淮河、巢湖流域各市2008年度执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情况进行了考核。此次考核的两流域10个市全部通过考核,其中淮南、六安、淮北、蚌埠、阜阳、滁州六市得分为80分或以上,为“好”档次,亳州、宿州两市得分在70—80分之间,为“较好”档次,巢湖、合肥两市得分分别为61.1和60.3,则刚刚达到“一般”档次。从考核结果来看,两流域《规划》实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水污染防治工作仍十分严峻,情况不容乐观。

  规划项目执行率偏低

  淮河、巢湖水污染治理难度大,项目多,投入大,国家虽对规划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但地方和企业自筹配套资金不落实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截至2008年底,淮河流域的97个规划项目,完工41个,完工率为42.3%;巢湖流域的56个规划项目,完工12个,完工率仅为21.4%。亳州、滁州、蚌埠、合肥、巢湖、六安(舒城县)的项目完工率均不到30%。两个流域未动工或尚处于前期工作阶段的项目分别占规划总数的21.6%和23.2%。

  考核断面水质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淮河流域部分支流水质污染比较严重,4个出省界断面中,新濉河泗县八里桥断面由于受上游来水及宿州市企业排污等因素影响,达不到规划目标要求;巢湖水质总体为V类,湖区10个考核断面中,有7个断面的总磷或总氮指标没有达到《规划》确定的“较2005年下降10%”的年度目标要求;环湖河流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在1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为劣V类的断面占了一半。

  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两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淮河流域氨氮污染严重,其中泗县八里桥断面氨氮最大超标倍数达到3.9;巢湖流域面源污染占污染总负荷的近二分之一。

  上世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化肥施用量逐年加大,但只有35%—40%得到有效利用,绝大部分经挥发、淋溶和地面径流等途径,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环境污染。由于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病虫害发生多,导致农药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但利用率却非常低,大部分农药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水体、土壤、空气中,加剧了环境污染。

  农膜用量较多,残留农膜逐年累积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农膜使用量的逐年加大,残留农膜积累,破坏了土壤耕作层结构,造成耕地退化和作物减产,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另外,农作物秸秆露天堆放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影响。

  在当前农村,畜禽规模养殖率不高、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率偏低、露天堆放已经成为农村最大的污染源,是造成农村脏、乱、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未经集中处理直接露天堆放,生活污水随雨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和农田,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规划项目建设 加强两流域水污染防治

  规划项目建设滞后导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给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去年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国债项目支持力度,同时也加大了对项目督查力度,重点是项目建设进度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安徽省发改委组织了多轮检查,并配个中央等部门进行督查,对出现的问题积极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和地方发改委进行了协调解决。

  按照安徽省政府要求,到今年年底前,两流域必须完工44个项目,对规划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督查,对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市、县,省环保厅将暂停其涉及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实行联动制约措施。

  “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完工率

         淮河巢湖流域10市2008年定量考核得分

         淮河流域:淮南89.4分 六安85.4分 淮北85.1分 蚌埠82.2分 阜阳80.5分 滁州80.0分 亳州78.4分 宿州73.1分

         巢湖流域:六安(舒城县)78.9分 巢湖61.1分 合肥60.3分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