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宁夏西吉聂家河 旱塬上崛起绿洲 | ||
作者:李亚军 毛兆平 …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30 23:14: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宁夏西吉县聂家河,地名是河,其实只是名。该流域位于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总面积46.6 km2,水土流失面积44.9 km2。这里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多风沙,夏季炎热少雨,秋凉霜早,冬季寒冷干燥。年均降水量427.9 mm左右。常年来,这里的人们似乎习惯了低温、大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长期侵扰,农业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山区群众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
“不治之河”聂家河流域内坡耕地面积多、荒山荒坡面积大、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表土极薄、水土流失严重,年均侵蚀模数6000吨/ km2以上的恶劣条件,成为西吉县历届党委、政府的“心病”。要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只有想办法治理水土流失,才能使经济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发展。2000年开始,在水利部、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党委、政府和宁夏水利厅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西吉县开始了聂家河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为突破口,大念“水”字经,大做“水”文章,“保水、蓄水、用水、节水”,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二上三进”和 “坝、窖、池”联网运用模式破解水土流失难题的新路。 “二上三进”,即“林草上山顶,农田上缓坡,坝系进沟道,科技进农田,畜牧进农户”;“坝、窖、池”联网运用,就是以淤地坝建设为龙头,以水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丰水期利用小型抽水设备将坝内蓄水抽送到地头预先建好的池、窖中;枯水期则有序释放蓄水,以备灌溉急需,缓解旱情,使水资源得充分利用。 引水上山,发展水浇地。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流域内群众在技术人员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改土治水,治穷致富,同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昔日沟壑纵横、秃梁枯岭的穷山沟,如今变得林木枝繁叶茂、田野郁郁葱葱,生态经济林将山区装扮成田园美景。经济型林果业发展红红火火,今年特大旱灾前依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如今的西吉聂家河流域,21379亩高标准水平梯田扮靓了山地,8座骨干坝、9座淤地坝和6座蓄水池、372眼水窖,将珍贵的水资源积蓄了起来。有了水,16178亩水保林营造了起来,人工种草8482亩,治理面积30.6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2.3%上升到现在的21.5%,人均有粮由369.1公斤提高至565.9公斤,人均纯收入由以前的923元提高到2500元,聂家河小流域一跃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富裕村,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畅通”,形成了“山顶林草平衡区、山腰基本农田区、沟底坝库经济区、村庄美化风景区”的治理模式。旱塬之上聂家河,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