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鄱阳渔村初现生态魅力 |
作者:操海鹏 徐斌 王… 文章来源:上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4 7:28: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日前,在鄱阳县珠湖乡荣七村污水处理场,场长李春风介绍道:“我们这个是县里引进的最新的厌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不需要投入其他化学药物,就可以处理全村 1000 多户的生活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入湖。每年还能产莲藕、莴苣等经济作物。另外,经过发酵的塘泥是绝佳的农家肥,每年可以取塘泥 25 吨左右。通过那儿白色的下水管,每家每户的污水都汇集到这第一个池子,在这儿水最肥,可以种莲藕,污水在这儿先沉淀发酵,然后通过这根管道进入第二个池子,这个池子种了莴苣,然后水再进入下面一个池子,那个池子种满了各种水草,最后是片大草地,经过水产植物的吸附、净化后,水从上面漫过去就变成了清水!”
据了解,为了确保不再出现脏乱现象,荣七村常年聘请了清洁工清扫各主街道,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实行庭院门前三包,并把垃圾送到集中点堆放。村里修建了垃圾集中填埋场,解决了垃圾滋生细菌污染环境、水源问题;畜禽一律实行圈养,为此,村里统一修建了圈养场、沼气池,全村耕牛住进了“公寓”,既避免了血吸虫通过粪便进行交叉感染,还能产生洁净的生物能。同时,村里的学校还实行了志愿者义务劳动,每周六全校学生都会在全村捡垃圾,这些学生同时还是环保义务宣传员。 “山青水秀,渔俗独特,是个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前不久,联合国有关官员到荣七村来考察民俗,对其良好生态赞不绝口。 生态好了,游客来了 鄱阳县通过建设生态渔村保持原生态魅力,吸引了大批的都市游客。在渔村,旅游者乘船来到渔村和渔民一道参与各项捕鱼活动,中午在渔民船上享受渔家宴,品尝渔民自己养殖的螃蟹、龙虾、青虾和湖区野菜等,尽情享受湖内风光和渔家风俗。 发展渔村生态旅游,最得益的是当地渔民。莲湖乡生态渔村后堡村民李中月说,这段时间,0.2公斤以上的大闸蟹最高价卖到50元/只。内青村的村支书占林来说,以前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太差,村民到自己对面山上的菜地摘菜也得花上一个多小时,所以村民们都不愿在内青生活,近三十年来,已有六七十户村民搬到别处去居住了。如今,随着生态渔村建设的推进,很多村民又要求回村入住,可是他们没有料到现在内青的宅基地10万元都买不到一亩。面对鄱阳湖渔资源的锐减,该村还组织70多位渔民成立了渔民专业捕捞合作社,到安徽、湖南、河北等地进行专业捕捞,他们每年在捕捞期间,人均月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 据鄱阳县旅游部门统计,仅今年6月初至今,该县50个生态渔村、鄱阳湖湿地公园、礼公脑风景区、白沙洲候鸟保护区等旅游景点就接待游客3.2万人次。生态渔村不仅让这个县的生态旅游业旺起来了,同时也拉动了沿湖乡镇的餐饮、旅馆和农副产品销售等行业,3月初至今全县已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余万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