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七项措施保护我国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
作者:乔继红 王志恒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11 8:48: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甘南碌曲8月10日电(记者乔继红 王志恒)8月10日,记者从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举行的“若尔盖湿地保护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了解到,目前若尔盖湿地保护委员会已经出台了七项措施,以保护我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

    据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介绍,这七项保护措施包括:全面启动和实施若尔盖湿地保护工程、沙化治理工程和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合理转变若尔盖湿地牧业发展方式,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依托若尔盖湿地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发展政策研究,加快建立若尔盖湿地生态补给机制;提高若尔盖湿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利益相关者中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若尔盖湿地公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大对若尔盖地区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与技术咨询力度。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精华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地跨四川、甘肃两省,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400米至3600米之间。它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

    “若尔盖湿地保护委员会2009年年会”由湿地国际、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主办,四川若尔盖县、红原县和甘肃碌曲县、玛曲县政府和相关保护区等11家成员单位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将交流若尔盖地区湿地恢复、社区参与草场管理的经验,讨论并通过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战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