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引滦入津到南水北调
作者:陈磊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6 7:54: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北京居民现在只要打开水龙头,那汩汩流出的,就有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引来的冀水。今年6月,北京日供水278万立方米中,有170万立方米是通过该工程从河北调来的。截至目前,北京,作为南水北调首个受益城市,已受水3亿立方米。将来,北京人还要喝上南方调来的长江水。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建成后,直接受益人群将达到两至三亿人。

  调水,中国古已有之。早在2400年前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而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2200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有着悠久水文化传统的民族正创造着一个个新的调水神话……

  从引滦入津到南水北调,见证中国调水工程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实现质的跨越。

  引滦入津:“自来水能腌咸菜”的历史结束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民谚讲天津四大怪,其中一怪就是自来水能腌咸菜。

  天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猛增,用水量急剧加大。而主水源海河上游却由于修水库、灌溉农田等,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减少,造成供水严重不足,居民只有饮用苦咸水。

  国家决定,实施引滦入津工程。

  滦河在距天津几百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和遵化地区,“引滦入津”就是把滦河上游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的水引进天津市。1982年5月,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开工。

  施工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我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长逾12公里的引水隧洞,这条最长的水利隧洞,成了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正如顺口溜形容的:“地下水长流,坍方没个头,石如豆腐渣,谁见谁发愁。”

  1981年隆冬,为早日打通隧洞,先遣部队开到现场。时任铁道兵第八师副参谋长的景春阳请来专家办技术培训班,老兵和新兵坐在一起,像小学生一样听专家讲着“新奥法”“光面爆破”“非电爆破”等新名词儿。

  景春阳回忆说,在那个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年代,这条隧洞,如果从一头开挖要30年,从两头开挖要15年。

  可是,干渴的天津,不能等待。

  官兵们硬是用了1年零4个月就将隧洞打通,创造了当时全国日掘进6.8米的最高纪录。有17名铁道兵战士为打通隧洞献出了宝贵生命。

  1983年9月5日上午8时,全长234公里的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9月11日,人们打开自来水管,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举城欢腾,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引滦入津工程,只是新中国成立后跨流域调水工程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缩影。江苏修建的江都江水北调工程,广东修建的东深引水工程,山东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新疆修建的引额济乌等工程,都成为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命脉。

  而新中国调水史册上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

  一方水土养几方人:论证规划了五十载的战略构想

  在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上,写着这样两个不等式:第一,占全国径流量80%以上的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河流,水量充沛,仅长江每年就约有超过8000亿m3水量白白流入大海;第二,人口、粮食产量、GDP均占全国总量的1/3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有全国总量的7.2%。

  南方为洪涝所累,北方为干旱所苦。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有关汇报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一方水土养几方人”的宏大战略构想,从此拉开了规划研究的序幕。

  调不调,从哪调,调多少,怎么调……5部委(局),9省(直辖市),24个不同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单位;6000人次的知名专家,110多人次院士参与的献计献策;100多次研讨会,百余种比选方案,争论与规划相伴相生。

  从水利部副部长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亲自参与了后期规划的研究、论证和建设管理过程。

  经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在分析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2000年,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2002年10月,张基尧就国务院审查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作了汇报。当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为了这个规划,用了整整50载岁月。

  迄今为止,全世界40多个国家有400多项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在张基尧心目中承载着太多的意义。有别于其他工程,他认为首先是规模大。“综观国内外调水工程,真正跨流域调水的很少。南水北调横跨四大流域,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补给的问题,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中线加起来长度近3000公里,长距离调水工程受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要求非常高;南水北调三条线共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仅中线跨渠桥梁就有1800多座,跨越公路、铁路、油气管道一共几千处。除了规模不同,南水北调的工程目标、涉及领域和技术管理都面临巨大挑战。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