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疆实施史上最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
作者:赵春晖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2 7:56: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10日电(记者赵春晖)10日,4000万尾“外籍”和“本土”冷水鱼类被放入新疆的七大湖泊、河流等天然水域。当地水产部门称,这是新疆历史上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

    据自治区水利厅介绍,此次增殖放流的冷水鱼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扁吻鱼,新疆特色经济鱼类白斑狗鱼、梭鲈、江鲟,以及外来冷水鱼高白鲑等品种。放流水域包括新疆两大渔业生产基地博斯腾湖和乌伦古湖,此外,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以及赛里木湖、天池等高山湖泊和水域也实施了放流行动。

    此前,为挽救塔里木河特有的土著鱼类——新疆大头鱼,自2005年大头鱼的人工繁育成功后,新疆连续三年在拜城县克孜尔水库投放鱼苗,总数达到21万尾。如今,人工投放的新疆大头鱼游动在塔里木河流域,一度河濒临消亡的“水中大熊猫”在故乡重现。

    为遏止鱼类资源衰减之势,新疆不仅连续多年对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国际河流实施禁渔期保护措施,每年禁渔时,渔政部门还向河内投放优质鱼苗,包括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河内鱼类资源明显得到恢复。

    自治区水产局表示,目前实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对野生鱼类等水产品进行人工繁殖、培育后,再放流到天然水域中,以恢复自然种群规模。这是目前中国渔业管理部门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地处干旱少雨的亚欧大陆腹地,新疆还是充分利用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等适合鱼类生长的湖泊开展水产品养殖。目前,新疆宜渔水面达到516万亩,养殖的100多种鱼中,梭鲈、东方欧鳊、额河银鲫等土著鱼占半数以上,名优特新水产品比例也逐年加大,水产品产量连续10年稳居西北地区第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