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设循环城市 源分离是关键
作者:李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9 8:38:2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能量流与水资源的闭合循环利用?如何有效利用污水中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素?专家指出——

  “我国应建设循环型城市,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水资源的闭合循环利用,其中的关键是源分离,也就是将传统的雨污分流或合流的排水系统,变为生活污水和人居排泄物分别收集的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杰在今天结束的“2009北京国际环境技术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

  张杰说,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存在巨大困难,主要是高昂的运营费用导致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设备闲置,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素得不到有效利用。目前,这些污泥要么被堆积在污水处理厂内,要么作为危险废物被焚烧,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地下水和大气,处理成本巨大。

  源分离是采用新型便器,经各自专用管路分别回收粪便,循环利用。据悉,目前大部分的粪便最终被排入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人们排放的尿液中,氮约占生活污水中氮总量的80%,磷约占50%。也就是说,将尿液单独处理而不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话,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不需要再投资、再增加处理氮磷的设备,就能实现氮、磷一级A达标排放,也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难题。

  张杰建议说,实现污染物源头分离,需将当前的水冲厕所改为气冲或真空抽吸,解决“上游”设备问题;进行城镇地下水管道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变革,分开收集、处理和利用;改变污水被动、末端处理模式,实现污水再循环和再利用;增设促进粪便、污泥农田利用的有机肥料厂等。

  “无论是将粪便和污泥转变为有机肥料,还是将污水处理厂改进为再生水厂,都需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源分离处理新工艺、新技术。”张杰说,源分离概念和技术最终要得到人们的认可,还需长期大量的实践论证;需要先在县镇进行循环型排水系统的试点研究工作,成熟后再进一步向大中城市推广。

  源分离还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07年,我国粮食总量为5.015亿吨,每吨粮食消耗化肥91.7公斤,是美国的1.4倍,日本的1.5倍。张杰说,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板结。我国有把人粪作为肥料的传统,如果把人居排泄物变成有机肥,把进入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物“截留”下来,变成土壤中的肥料,不但解决缓解了生产化肥严重浪费矿产资源,危害环境等问题,还解决了水体中氮磷超标、富营养化严重的难题。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汪诚文教授表示:“在我国,目前推行源分离的最大困难是人们对源分离还缺乏理解及政策支持。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乡镇,对洁具、管网等源分离设施、技术也需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能支持做一个源分离技术的示范工程,对污水资源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报北京10月18日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