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内首条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线启动 |
作者:周小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31 16:51: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电(记者 周小苑)国内首条拥有国际领先、自主创新技术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线”,日前在北京开始运行。 据环保部门的资料显示,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还存在一些危险的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遗症。目前我国对污泥的处理,大多只能采取简单的随产随运方式 ,在远郊填埋、倾倒或弃置,从而使污泥最后演变成城市周围的二次污染源。此条“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线”,是金隅环保第一次将污水厂污泥干化及最终处置与水泥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结合而独创的先进技术,这将使北京市每年87万吨污泥有望实现无害化处理。 宁 夏 南部山区退耕还林植被有效恢复 本报电 金秋十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山河乡和陈靳乡的山梁上,随处可见茂密的苜蓿草布满山坡。实施退耕还林(草)10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张辉 周志忠摄影报道) 长 春 北方内陆首例“生物治水”成果显著 本报电 吉林省长春市在我国北方内陆地区首度大面积实施“生物治水”,通过建芦苇湿地净化饮用水源,城市“水缸”的水质明显改善。 去年4月,长春市启动“栽植芦苇、建设湿地”生态治水工程,在石头口门水库上游筑坝拦截流入水库的饮马河、双阳河及岔路河3条河流之水,建造芦苇湿地。被拦截的河水通过芦苇的生物降解,氮、磷等被吸收,形成的净化水再流入库区。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4112万元,建成1200多公顷人工湿地。其中芦苇900公顷、荷花60公顷、香蒲100公顷,芦苇湿地的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 (常 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