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与“黄色”的博弈
作者:胡丽娟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 9:10: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俺村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大沙漠中,10年前,这里是一片沙海,黄风天天刮,人的眼睛都睁不开,没水庄稼也不长,就靠着一条河沟边上的土地维持生活。”陕西横山县雷龙湾乡永忠村张生富介绍说,当时村里共有的几百只羊,把附近沙漠中刚长出的草都啃光了,羊瘦人也穷。

  1999年,横山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及“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在横山4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10万亩,100万亩流沙得到治理,5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人们终于把林草覆盖率从几乎为零的0.4%提升到32.3%。肆虐的黄沙正在逐渐消退,绿色如水墨般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浸染开来。

  围剿“黄色”不断创新战术

  横山这曾经是一穷二白的黄土地上,能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创造出一个“人进沙退”的沙漠治理奇迹,樟子松功不可没,在为横山披绿的过程中,它和紫穗槐组成混交林,成了围剿“黄色”最稳固的“绿色双雄”。

  如何在干旱缺水的黄沙地里栽种活樟子松?“窍门就是让每株幼苗都罩一件用沙地上生长的沙柳编制而成的圆柱形箩筐外衣”。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这就是我们横山林业人首创的樟子松套笼栽植法,即运用挖坑、换土、栽植、浇水、覆膜、套笼六项技术措施,也称六位一体法。其不仅可以帮幼苗抵挡风沙,防止野兔啃食,还能遮挡沙漠中的骄阳。使樟子松一次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横山县林业局局长曹楗翔说,别看这一个小小的笼子不起眼,由于效果好,用的多了,自然需求量也大,我们就发动老百姓编制箩筐,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为利用好造林的每一分钱,林业局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承包。将每一道植树的工序都细分化,按工序承包,或是竞价、定价等承包方式,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要求3年交工,每年验收一次,付款一次,从而使造林的成活率均保持在85%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樟子松造林保存面积已达到15万亩。

  生态工程加快“绿色”进程

  2008年,国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横山县又承担了15万亩、总投资为1500万元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任务。这项造林工程,不仅为横山林业产业化链条的全面展开铺平了道路,也为打响全面围歼“黄色”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从城市到乡村、景点到矿区,以及北部沙区到中部无定河流域,再到南部黄土丘陵区,所有荒漠化的贫瘠土地,都被纳入了横山县的整体绿化工程中,天上飞机播种,地上人工栽植,大型机械轰鸣,横山人要对自己家的整体面貌做一次全新美容。

  如今,15万亩樟子松、紫穗槐混交林已经牢牢地盘踞在沙漠中,不仅成为治沙的最佳植物生态体系,也是横山森林版图上永不凋零的“绿色”标志。

  以林养牧到以牧促林

  以林养牧、以牧促林,是横山造林的一大特点。为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他们采取封山禁牧的措施,推广圈舍饲养,将畜牧业的发展和林业建设投资紧密结合起来。

  在沙区和黄土丘陵地带推广种植的品种,比如沙柳、紫穗槐等蛋白含量高的灌丛,其树叶和进行平茬后的废弃枝干通过粉碎机可变成羊的上好饲料,而羊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养林。将这种先进的物质循环经济理念引入治沙造林区域内,使其走上了林牧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以前我们都是散养羊的,草都长不高,一把草只能养一只羊,还不够吃,羊都很瘦,平均每只羊的收入是100元,自2000年进行封山禁牧,开始圈舍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现在,一把草养两三只羊,每只羊的收入为1000元,好种羊能卖到2万元。”陕北白绒山羊繁育示范村的养羊大户马登辽说,进行圈羊不仅保持水土流失,还利于生态建设。圈羊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圈舍等,政府都给予补助,包括饲料的粉碎机、颗粒机等配套设施。

  目前,横山共有120万只羊,95%以上是圈舍饲羊,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来建设羊舍、提供优良的羊品种。(胡丽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