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轻舟踏波走洞庭
作者:侯严峰 谭剑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 11:15:3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长沙10月25日电(记者侯严峰 谭剑)今秋以来,湖南省遭受了几十年未遇的特大干旱,江湖水位直线下跌。素有“中国之肺,长江之肾”称誉的洞庭湖,现在可好?

    仲秋十月,新华社记者从位于东洞庭的岳阳市乘船,溯湖西行,迤逦驶往南洞庭、西洞庭。

    秋日的微风荡漾在洞庭湖上。透过舷窗,沿岸风光尽收眼底:金黄的稻田,翠绿的槐杨,一望无际的芦荡......

    快艇在湖面上飞驰。舷窗外面蓦地响起一片惊呼:“快看!‘江猪子’!”站在甲板上极目望去,只见离江岸不远的水面上,几头当地人俗称“江猪子”的江豚,正在湖水里翻跃游动。它们一会儿潜入水下,溅起朵朵浪花;一会儿浮上湖面,露出黑黑的背脊。

    同行的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告诉我们,近几年通过污染治理,东洞庭湖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纳污水体明显改善。水质自动检测站监测表明,湖内主要污染物整治后下降幅度达到33.3%。

    洞庭湖污染治理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易炼红说,这些年,总面积19万公顷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仅鸟类就由6年前的262种增加到321种;多年不见的江豚,又重新游回到昔日的栖息水域。

    快艇驶入草尾河水域,速度突然减慢。湖南省水利厅厅长戴军勇说,今年的特大秋旱,导致蓄水达167亿立方米的洞庭湖水量陡减,眼下湖区蓄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水位21.62米,仅高于1960年的历史最低水位。

    湖面上,不时闪过一只只渔船,勤劳的渔家人在布网捕鱼。同行的沿湖地区负责人介绍说,在强力整治湖区污染的同时,环洞庭湖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市还启动了渔民解困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洞庭湖区所有无房户渔民全部上岸定居,许多渔民还实现了转产就业。过去居无定所、随船漂泊的渔民,如今也有了自家的“岸上产业”。

    再向前行,湖面豁然开朗。快艇的推进器飞速旋转,卷起簇簇雪白的水花。“这里的水质可以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湖南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说,仅仅在两年前,这一带的湖面还是浊水汹涌,黑色的泡沫随着湖水四处流淌。如今,数以百计的小造纸厂被关闭,废水排放量、化学耗氧量成倍削减,洞庭湖再现昔日潋滟风光为时可期。

    甲板上,益阳市委书记马勇指着岸边一处飘洒着白色气雾的高大烟囱说,过去这些造纸厂没有污染处理设备,机器开动,漫天黑烟滚滚;现在这座烟囱排出的,都是经过严格处理后的水蒸气。

    驶入上游的西洞庭湖,清澈的湖水沁人心脾。常德市市长陈文浩介绍说,全市造纸企业尽管由整治前的72家减少到36家,但产能却由56万吨增加到近80万吨,近两年全市造纸行业总产值均以两位数增长。“这是造纸企业提质改造的结果。”他说。

    “洞庭风光无限好,渔舟依旧唱晚霞。”甲板上,有人在面湖吟咏。

    处在枯水期的洞庭湖,污染少了,生态变了,人们笑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