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铁腕治污 扫除顽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9 11:39: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污染治理难,原因很简单:投入和回报的比例失衡让众多企业在经济效益面前选择了违法排污。

  纵然环保部门有政策,违法排污企业也有相应对策。值得欣慰的是,海河流域这次的"铁腕"够铁,有环保局长下马,也有企业老板被刑拘。

  治理不力乌纱不保

  治理污染,政府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为了杜绝环保部门的行政不作为,海河流域政府将“摘乌纱帽”作为铁腕政策之一。

  “聊城市将生态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在治污检查中,因治污不力,冠县环保局长被撤职。这一行为,给了整个环保系统一个极大的警示。”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尹慧芹介绍说。

  聊城市确定了“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的环保理念,坚持环保优先。2008年,聊城市环保投入资金达到32.6亿元,占全市GDP的2.6%,同比增长157%,增幅居全市各行业之首。

  德州市则提出,“绝不能要带污染的GDP,牺牲环境的GDP宁愿不要”。从10月份开始,德州市级以上的检查、监测中,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被发现超标5家(次),河流断面COD浓度超过60mg/L且连续30天得不到改善的,由县(市、区)长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做出检查。

  支柱企业绝不留情

  很多人都认为,政府对小企业下手毫不留情,但对当地的支柱企业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海河流域的治污中,政府的铁腕措施彰显了治污的决心。

  茌平县污水处理厂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御龙苑”,“我们把污水比作‘污龙’,就是要在这里把污水治理成清水,让‘污龙’变成‘青龙’。我们的理念是,环保是三条生命线——人民群众、企业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生命线。”茌平县常务副县长许兰岭介绍说。

  “常务副县长通常分管一个县域内最重要的工作,现在,茌平县的环保工作由我分管,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无论是谁,只要违法排污,我们绝不手软,今年,茌平县已经刑拘了15个企业的负责人。”

  禹城市也对大型企业违法排污毫不留情。曾经一次性关停8家企业,包括禹王、贺友等大型企业,对每家罚款20万元,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对环保工作的认识。

  不符政策坚决不批

  德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6月份国务院批转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规定对通过考核的,国家有关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对没有通过考核的,环保部门暂停该省所辖流域所有新增主要水污染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评。这就意味着,代表考核的一个市不合格,就是全省不合格,从全省大局来说,治理环保责任重大。

  聊城市环保局副局长黄福朝介绍说,“十一五”以来,聊城市共拒批41个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大项目,严防新污染源的产生。“如果大大小小的项目都算,拒批了400多个也不止。”

  继济宁、菏泽、枣庄分别代表山东参加淮河迎查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后,今年,聊城代表山东省在海河迎查中也一举夺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