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评论:太阳能产业遭遇硅原料瓶颈 |
作者:朱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8 7:50: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发展环保的太阳能产业正遭遇硅原料的进口瓶颈。 国内多家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日前都介入了这一领域,如天威保变(600550)旗下的英利能源有限公司和风帆股份(600482)都先后宣布投资该领域。 但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却正遭遇上游关键原材料晶体硅全球缺货的困扰,国海证券能源研究员范红宇介绍,生产1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需要17吨左右的硅原料,而全球硅原料已由35美元/吨猛涨到了60美元/吨。 由于全球能源紧张,最近4年来,全球光伏发电组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的水平,到目前为止世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000兆瓦。全世界对新能源的高度重视,让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硅原料的供需极不平衡,严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众多太阳能终端企业并不具备生产关键中间件晶体硅的能力,由于将原料硅提炼成晶体硅再切割成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硅晶片需要巨额投资,目前全球仅有德国BPSO-LAR、德国Qcell、日本SHARP、英利新能源四家有能力生产。 但前三家都是外国大企业,中国企业要向这些垄断企业要货代价高昂,大通证券分析师董政介绍说,晶硅片电池的成本过高,国际市场价格通常在3.5-4美元/Wp之间,远高于常规能源。 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生产商保定英利能源有限公司,虽然在2005年初投资约2000万美元兴建自己的晶体硅生产切割线,但目前仅能满足自己对晶体硅硅片的需求,远未能提供给国内其他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 看来,国内企业要在政府提倡的新能源领域发挥,还要先花大力气在前端打好基本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