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彰显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形象 |
作者:刘敏 张正富 刘…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6 18:18: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会不会是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这个问题不得而知。但世界各国应当深切认识到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真诚、务实的合作态度和举措是关键时刻唯一的选择。 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和推动本次会议取得进展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此前公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2006年至2008年,中国淘汰落后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6月30日,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5407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4亿吨。 在多方努力下,到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13%,“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有望实现,这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李琳表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助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值得尊重。例如,于11月初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办公室发言人尼克·纳托尔说:“中国帮助非洲发展清洁能源项目,将帮助非洲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多元化的道路上前进,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努力,让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全球副总裁黄杰夫感到“振奋”。“中国不但在新能源总量上有所突破,而且技术层面也是快速成长、异军突起。”他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7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风电规模连续三年翻倍增长。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2.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一次能源总量的9%,减少二氧化碳6亿吨。 “借助政府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有望在未来变新能源技术的输入者为输出者,并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技术,这本身也是一种贡献。”黄杰夫对记者说。 对于中国将来完成40%-45%的减排目标,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企业产能的恢复,节能减排的边际成本和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中国将为这个承诺付出更多的努力。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预计,中国为实现GDP能源强度下降20%左右目标的附加投资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李琳说,“中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承担了一定的牺牲,使得碳排放与GDP的增长分离开,这种低碳转型的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是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