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大熊猫宝宝在上海新家过得很惬意。邵剑平摄
在上海动物园熊猫馆的工作记录本上,饲养员们每天都详细记录10只世博大熊猫来沪后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体重都在35—45千克之间;每只大熊猫每餐吃800克牛奶、200克精制窝窝头外加新鲜本地竹叶……
由于初来乍到的大熊猫尚处于“重点保护”期间,记者无法近距离探访,只能通过监测画面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并听工作人员讲述它们的近况。
挤进一间卧室睡大觉
1月6日6时,大熊猫来到上海的次日清晨。挤在一间卧室里睡觉的小家伙们开始翻身、揉眼睛、伸懒腰,陆陆续续醒来,没有一个“赖床”的。它们没有一起床就吃早餐的习惯,而是一番“早锻炼”,到了10时许才开始喝牛奶、吃水果。
陪同大熊猫来沪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饲养班班长李果介绍,大熊猫作息一向规律,天黑即倒头睡觉,一般凌晨会起来吃一顿竹子当“夜宵”。昨晚可能是旅途劳累,它们晚上8点就倒头大睡,一觉睡到天亮,没有醒来吃“夜宵”。
上海动物园原计划让大熊猫们自由组合分卧室睡觉,两个住一间。没想到当晚它们都挤在同一间屋里,有的抱作一团睡觉,有的枕着兄弟姐妹的大腿,还有几只干脆叠起罗汉。
据介绍,在野外,成年大熊猫雄兽和雌兽都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在4-7平方公里。大熊猫会把自己的腺体分泌物涂在树干上传递信息,以便每年发情期间寻找伴侣。也正是由于大熊猫独来独往的个性和每年只有几天的发情期,造成它们繁殖率低下。不过,大熊猫童年时却喜欢过集体生活,也特别黏人,饲养员说:“大熊猫宝宝来到上海后,也继续保持了这一生活习惯。”
体检过关但还在适应
这几天,大熊猫们已接受了多次体检,结果均正常,食量、睡眠、行为习惯都没有变化。生下来时体重最轻的雌性大熊猫“闽闽”如今食量增长很快,就是一害怕依然爱抱紧饲养员的腿。喜欢玩皮球的“武阳”、爱到水边照镜子的“汉媛”、爱往高处爬的“阿灵”都已重拾往日爱好,在新玩具设施上玩得不亦乐乎。
“虽然大熊猫们目前情况稳定,但不代表它们已度过适应期。”上海动物园负责人袁耀华介绍,一岁多的大熊猫正处在最活泼、适应性最强的年龄,它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普遍玩得多吃得少,体力消耗较大,园方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预计本月20日左右可以让他们跟游客见面。
据悉,大熊猫们一顿饭总共要吃二三十千克竹叶,园方因此每周一、三、五都要从佘山运来600千克竹叶。园方还与浙江安吉有关方面达成合作协议,一旦大熊猫有需要,将第一时间提供新鲜竹叶。
与世博大熊猫们一起来沪的,还有四川的两位饲养员李果、杨杰。4年前,记者随上海野生动物园前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接三只大熊猫来沪,曾采访过李果。跟很多同事一样,李果大学里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一边饲养大熊猫,一边研究大熊猫的行为、繁殖方式,探索大熊猫生存的奥秘,甘之如饴。他很喜欢别人叫他“熊猫爸爸”,这回他又带着大熊猫孩子来了上海。每次只要李果和杨杰一喊“吃饭喽”,那些爬树的、打群架的、睡大觉的大熊猫全都连滚带爬跑过来,拽他们的腿,抱他们的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