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将出台 |
作者:邢佰英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11 10:35: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对多晶硅行业设立准入门槛,早在2009年10月份就已经提上日程,历经多次征求意见,具体标准也渐趋成型,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未出台。背后的利益博弈和未来的政策落实难度可想而知,一切都在考验参与者的勇气与决心。 《标准》主要涉及到“3000吨单线产能、200千瓦时/千克综合能耗”两条准入门槛。分析人士表示,该标准接近于国际通行标准。一直在政策保护伞之下的国内多晶硅企业,一下子“与国际接轨”,自然会不适应。 企业对标准的意见差异较大,系列现实难题导致标准的制定百般斟酌,但即便如此,未来的落实也不容乐观。正如发改委有关人士所感叹的:“如何落实标准,才是最大的难题。” 引入行业准入标准,必将触动诸多利益方的“奶酪”。仅就“单线产能3000吨”这一标准而言,目前大约四分之三的国内企业不合要求,这意味着多晶硅市场将因此迎来深度整合。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并非坏事,政府一直在鼓励企业做优做强。但回想2009年下半年,多个省份争相上马新能源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基地,地方政府为了拉动GDP增长大力投建多晶硅等新能源项目,导致多晶硅产能跳跃式增长。一旦引入行业门槛,这些项目的投建热情必然受到打压,成本的提升也会使投资者兴趣大减。届时,受到打压的利益各方如何反弹,将极大地考验标准推行者的执行落实能力。 引入行业标准,还需要看行业的承受力。要达到标准,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研发投入来提高技术,但提高技术水平就需要增加投入。目前,光伏发电的整体成本尽管呈下降趋势,但以2009年确定的1.09元/千瓦时的光伏特许权招标价格来看,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需要政府给予多种形式的补贴。门槛的设置必然要考验行业整体的成本承受能力,只有以技术提升效益,才能使行业获得良性发展。 在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时,若下决心提高行业门槛,规范行业秩序,落实起来要相对容易。但是,目前国内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尚存在很大争议。2009年10月份,发改委将多晶硅与钢铁等产业并列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行业;而之后的12月份,科技部又出面称,调研显示,多晶硅产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称2009年多晶硅缺口达2万吨。表面看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呈现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不足的现状。而利用设门槛来改变现状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 就在标准一再征求意见期间,不少多晶硅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有的知难而退,早寻退路;也有企业开始修改企业规划,上调产能;甚至有的企业欲简单联合以求攀上准入门槛,而这将直接导致设立门槛以抑制产能过剩的初衷难以落实。 任何一种改变都需要付出代价,而对于目前国内的多晶硅行业来说,不改变的代价无疑更大。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只会白白贻误时机。现在是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记者 邢佰英)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