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山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作者:贾抒 文章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22 14:28: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2003年启动的创模工作,终于在今年收获成果。昨日,佛山市长陈云贤带队到佛山市环保局团拜,并透露佛山已于2月9日正式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亚运环保向北京奥运看齐!”陈云贤表示,创模成功仅仅是开始,佛山应以亚运为契机,加快环境升级工作。 据透露,佛山正在制定“绿地绿网规划”,并通过立体布绿、见缝插绿等形式,推进道路绿化、示范路建设、河涌绿化等为重点的绿化建设,并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去年9月已同意佛山获称号 2月9日,国家环保部网站挂出公告,内容显示“佛山市已经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现决定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这一消息在昨日的市长团拜会上得到证实。 据悉,在去年9月30日,国家环保部召开部务会议,就已经同意将佛山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7年佛山通过国家环保部进行的创模工作验收。而早在2003年,佛山就正式启动创模工作,8年的创模奋战,终于让佛山在今日收获。 记者在环保部网站上看到,当天同时公布获批称号的,还包括宜昌市、淮安市、临安市。 或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将于今年举行的广州亚运会,被视为佛山环境升级的一大契机。据悉,佛山已成立“亚运环境质量保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迎亚运环境升级计划”,该计划于1月29日已经启动。 “亚运安保工作标准以北京奥运看齐,同样环保也要达到奥运标准。”佛山将以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VOC污染防治和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按计划完成汾江河、西南涌和比赛场馆周边等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 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将继续关停,陈云贤强调要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做好污水处理厂运营和管理,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 据透露,佛山正进行“绿地绿网规划”,并通过立体布绿、见缝插绿等形式,推进道路绿化、示范路建设、河涌绿化等为重点的绿化建设,构建城市道路绿化和水系绿网。陈云贤透露,佛山将加强“不开发区”规划建设,建立生态支持机制,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五区同创”、“城乡一体化”是佛山创模的亮点。陈云贤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推动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市长声音:“创模没有终点” 佛山正式获“国家环保示范城市”称号这一消息,让陈云贤选择在春节后的第一个正式工作日来到佛山环保局。“2007年春节后的第一天工作,我们也是在这里进行环保会议工作,并提出‘大环保’概念。”陈云贤回忆道。 数据显示,2009年佛山GDP达4814.5亿元,增幅为13.5%。尽管第三产业比重从前年的32.2%增长至35.1%,但第二产业比重仍占65%之多。佛山市长陈云贤认为,以工业经济、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为主的佛山能够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非常不容易”。 挑战总是令人难忘。陈云贤回忆道,在佛山参加环模评选前,评审标准是28项,但在佛山创建工作中,标准进行了调整,增加至33项指标,佛山不得不紧急调整工作规划。 陈云贤表示,去年在创模过程中,佛山5个区都取得很大成效,但南海区无疑克服的困难最大、取得的成效也最明显,正在大步追上做得好的区域。 “创模机构不能撤,创模任务不能少,创模资金不能减,创模工程不能拖。”副市长邓伟根用了四个“不能”。他表示,创模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是要求不断提高的动态体系,环保模范城市要求每三年进行复查,如复查达不到新的指标考核要求,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就会被取销。” 8年历程回顾: 2003年底佛山市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颁布了《佛山市创模工作方案》 2004年11月佛山市《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及《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专项规划》通过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2006年9月佛山市创模工作通过省级预验收 2006年12月环保部组织有关专家对佛山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行了技术评估 2007年5月环保部组织对佛山市创模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 2008年6月24日—7月4日,环保部对拟授予佛山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事宜在有关媒体上进行了公示 2009年9月30日国家环保部召开部务会议,同意将佛山市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10年2月9日佛山市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创模成就 广佛同城区域环境联防联治 据悉,为实现“先行先试”广佛两市签订了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并制订了2009年、2010年的工作计划,在流域水环境和区域大气整治、固废治理、机动车管理、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目前广州、佛山、清远三市跨界河流的联合整治,共同推进巴江流域的联合整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广佛共同推进顺德水道—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同时在西江干流佛山段,共同开发建设广佛两地饮用水源地,建设两市主要的取水点。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数据显示,佛山近年来对于能耗高、污染重、产值小的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整治,已对622家实行关闭淘汰。佛山积极推进“不开发区”建设,加强对生态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水资源、自然遗产、历史古迹和民俗文化等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围绕“两转型一再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减排控源 截至2010年1月,佛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44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83.04万吨,比2007年创模验收时增加了23座,增加日处理能力102.34万吨。 佛山市白石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于2008年10月21日正式点火运营,使佛山医疗废物实现市内处置,收运和处理体系更为完善。 佛山实行项目审批与总量控制挂钩,并通过“先减后建”、“减一增一”、“减二增一”等措施,有效控制污染物增加。 再现岭南水乡自然生态环境 2003年佛山全面开展创模工作后实施“一突破,两改善”,以佛山水道综合整治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而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转向可持续的综合整治思路。去年2月,投资额超过41亿元的汾江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28个项目正式启动,目前已落实资金28.3亿元,各项工程均全面开工。 绿色佛山 2007年3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工作目标。目前已投资约27亿元,新增加城市绿地3216公顷:建成了一批大面积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中小公园、街头绿地遍布城乡;同时还建设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包括骨干路网绿化工程、河涌整治绿化、高速公路出入口整治绿化、立体绿化等,城市水系绿网和道路绿网的骨架已经初步形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