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光热发电起步 成本及技术仍需过坎
作者:张一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2 15:50: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北京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区的一个空旷厂区内,一排整齐的钢架槽形抛物面集热器正贪婪地“吮吸”着正午的太阳热能。

  “热能聚集在含有特殊油质的吸热管上,将油加热到400摄氏度,热量再将水加热为水蒸气,进而驱动一台涡轮发电机发电。”北京中航空港通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用”)副总经理张志明说。

  这是中航通用自主研发、设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成套设备样机,在张志明看来,设备样机能够实现成功发电,意味着公司在“槽式太阳能发电”产业化上迈进了一大步,并使得我国独立建造大规模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成为可能。

  而目前,国内甚至亚洲都尚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光热发电厂。

  突破技术障碍只是第一步

  不使用多晶硅,不通过薄膜电池,只要将太阳能聚集起来,通过槽形抛物面集热器,就可以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在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或许带来新的环保隐忧的担心之下,这样的思维无疑更具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意义。

  但光热发电在我国仍一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中国乃至亚洲都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热发电厂。

  “国内近几年也不断地有厂家进行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中科院已经投入部分经费在研究相关课题,但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将此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该技术之前都停留在实验阶段。”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如是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我们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与普通光热发电站相比,槽式热发电仅增加太阳能集热器部分,综合考量技术与环境等因素,其经济性和发展前景完全有可能与普通热电竞争。”张志明说,中航通用突破了这样的技术障碍,这也就预示着我国独立建造大规模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将成为可能。

  张志明告诉记者,中航通用已经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实现了太阳能集热系统从技术到生产的完全国产化。“我们采用了成本低廉的对日跟踪驱动系统和具有强化换热功能的线聚焦强化集热管系统,大大降低了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

  在张志明看来,国内的材料再加上他们自有的技术,就能够完成整套设备的制造。

  而针对太阳能日照强弱不稳定等因素,张志明说,中航通用采用了蓄热装置贮存多余热能。在日照不强烈时,可通过蓄热装置释放热能,削平波峰波谷。“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可与传统发电方式交替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张志明说。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