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洋油气或成油气资源接替主力 |
作者:仝晓波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 11:26:5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海洋油气发展快差距大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为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立方米。尤其是中国南海,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一直处于被大家弱视的状态。海上油气资源就是我国的石油后备储量,我们应该动员大部分力量去开发海上油气资源。”蒋秉华说。 近些年,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上也取得了很快的进展,中海油日前已正式启动了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战略,“中石化正在对东海油气的深水开发做前期准备,中石油在南海也有了区块。”蒋秉华表示。 三大石油公司下海的战略推动了中国石油企业在海洋石油业务的拓展,也促进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技术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具备3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自主开发能力。但是,正如江怀友所言,我国的海洋石油业起步较晚,和国外的发展强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欧美国家是世界海洋装备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领先者。由淑敏说:“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的工程制造领域,但是在高端海洋工程的制造和设计方面,仍居垄断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还是在制造一些低端的产品。“我国海洋石油虽然具备了自主开发水深300m以内海上油气田的技术能力,但海洋石油装备品种数量少、钻采装置类型单一、技术含量低、作业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海洋油气开发需要,且国产化程度较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装备研究所所长高向前说。 海工制造应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由淑敏又提到,根据估计,世界海洋油气装备市场的年平均规模大概有500-600亿美元,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装备技术含量和价值量也将会增长。而且这个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处在了一个全球性对海上油气资源都很关注的氛围。因此,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海洋油气等资源能源的开发,将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蒋秉华说。 在22日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现场,TSC海洋集团展区的新闻发布会及相关展品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第一家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总承包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国内外并购,现在该集团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型的公司,成为世界上能够为海洋自升式咎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井船提供所有单体钻井设备及整体钻井包的3家供货商之一。TSC海洋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梦桂表示,随着2月26日,当今世界较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式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外高桥顺利出坞的号角吹响,国内海工装备呈现出群雄逐鹿局面。在这之前大连船舶海工完成“大陆架号”半潜式平台改造,烟台莱佛士船厂已签的6艘深水半潜式平台正在建造中,太平洋船业即将推出新一代的钻井船,中远船务也与巴西在谈深海半潜式项目,烟台莱佛士船厂、TSC海洋集团及英国Momentum(钻井服务商)三家联合投标在里海获得一艘自升式平台建造和租赁的合同,由此可见,海洋工程随着造船业一并向中国转移的迹象势不可挡。 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是装备制造业中较为高端的产品。“我们国家应该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以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其加快发展,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在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快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梯队。”由淑敏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