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色殡葬:从传统中突围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4 11:23: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3月31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 绿皮书指出,随着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殡葬事业的发展,绿色殡葬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环保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绿色殡葬”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的文件中,论述于专家学者的报告里,谈论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上。 缓解“无土安葬”之忧 清明期间是墓园销售墓地的黄金季节,但昂贵的墓地价格让不少市民大叹“阴宅贵过阳宅”。在一些大城市,一些高档墓地的价格甚至远远高过目前的房价。 而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地方也都面临着“无土可葬”的严峻局面。如今,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但是城镇建设以及诸如交通、房地产、工业等许多行业,对土地的需求却在持续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必然愈加突出。因此,不管从经济还是环保角度考虑,全社会都应该提倡树葬、草坪葬、鲜花葬等绿色安葬方式。 然而据了解,目前在许多城市,绿色殡葬的发展并不乐观。由于绿色安葬价格便宜,利润低;而墓葬价格昂贵,利润高,因此很多经营性公墓都不愿发展绿色安葬。 日前发布的绿皮书建议,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殡葬基本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为辖区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买单的相关机制,逐步形成以基本殡葬服务为主体,选择性殡葬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格局。 摈弃旧观念绿荫后人 推广“绿色殡葬”的最大障碍,无疑是“厚葬薄养”观念根深蒂固。墓地豪华,祭扫要在坟头前烧香焚纸,被认为是为逝者尽孝尽责的一种方式;如果不这样做,势必遭到逝者埋怨或自己内心不安。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殡葬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殡葬绿皮书的出版,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参与殡葬改革,促进我国殡葬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绿色殡葬比如以植树来怀念亲人,表达对故人的哀悼,寓意更深刻,更能够“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树葬等新的殡葬形式,能更加直观地体现“来自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科学生命观。 绿色殡葬意识普遍提高 绿皮书指出,广义的绿色殡葬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施设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殡葬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殡葬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模式。推行绿色殡葬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方向,也是推进中国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2009年,我国在推行绿色殡葬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绿色殡葬管理继续加强。2009年,民政部明确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殡葬。在土葬区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殡葬改革,教育引导群众摒弃水泥、石材建坟,保护生态环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等地强化了绿色殡葬方面的行政管理;太原市率先实施了《绿色殡葬标准》,在技术管理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如今,全国各地在继续推行网络祭奠、树葬、花葬、草坪葬、深埋、撒散、海葬活动的基础上,正不断创新绿色殡葬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比如,结合清明节,开展以“绿色殡葬”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等。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在绿色殡葬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09年,民政部把“殡葬领域节能减排工程”列入《全国民政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专家评审和民政部认定,推行绿色殡葬有了自己的基础条件平台等。此外,控制殡葬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碳途径和适用技术也进入了积极的研讨阶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