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鲁棉研21号"成转基因抗虫棉标 可增效63亿元
作者:科技日报  文章来源:魏东 王祥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14 11:05:27  文章录入:小蟹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本报讯 (记者魏东 通讯员王祥峰)当前正值棉花备播时节,记者从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培育的“鲁棉研21号”再次被农业部确定为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该品种自2005年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以来,已累计推广4246万亩,增加直接经济效益63亿元,已成为国产转基因常规抗虫棉的标志性品种,为实现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棉铃虫在我国黄淮流域棉区持续特大暴发,造成棉花产量锐减;同时,为毒杀棉铃虫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1996年,世界上最早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美国在河北省成立合资公司,将转基因抗虫棉引进我国推广种植,迅速占领了我国棉种市场。美棉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棉铃虫危害,但对我国棉种产业和棉花育种科研队伍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李汝忠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及时调整育种方向,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密切合作,历经10多年科技攻关,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1号”。该品种达到多个优良性状的结合,具备了高抗棉铃虫、丰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早熟、易管理等优良特性,实现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育种的重要突破。该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2009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鲁棉研21号”的培育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竞争力,迅速取代美国棉花33B、99B等品种,成为我国黄河流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标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棉花良种的产业化进程。 (来源:《科技日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