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河口投巨资改善盐碱地生态 三十万亩荒碱地将变粮田 |
作者:高冬柏 文章来源:www.eedu.org.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5 22:55:5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环境生态网讯 地处黄河入海口地区的东营市充分利用黄河连续6年不断流的优势先决条件,大规模改造荒滩盐碱地。在去年成功开发完成32万亩荒碱地后,日前,随着牛庄镇1.7万亩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开工,标志着2005年的30万亩荒碱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在东营市所属的三县二区中,均有土地处在高盐碱地带,具备可开发条件的土地达到130多万亩,占全省后备土地资源的2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土地资源后备库。1991年至1998年间,由于黄河断流时间密集,一度产生“水荒”,对黄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原先已开发的一些农田也是春耕时排碱难,雨季排涝难的低产盐碱地,加之黄河水资源的缺乏,一些被迫放弃种植而荒芜。1999年以来,由于黄委对黄河水量实施全流域统一调控,实现了黄河六年不断流,保证了入海口地区生态用水、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为黄河口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先决,荒碱地的开发利用逐年升温。改造整理这些盐碱地,开发更多的耕地,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黄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东营市今年立项开发整理的30万亩荒碱地,总投资2.7亿元。经过测算,这30万亩低产和荒碱地经过开发整理后,可净增耕地8万亩,每亩可增加净收入280元。 联系:东营垦利黄河河务局 邮编:257500 2005-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