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
作者:张孺海 李飞 文章来源:荆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0 20:45:4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张孺海通讯员李飞 眼前的东湖,曾经窒息的湖底水草正在缓缓苏醒,曾经远离的野水鸭又重现湖面。经过20年的努力,东湖,这个全国最大的城中湖,经投入几十亿元巨资治理后,水质恶化得以遏制。经不断努力,她将以更美的湖光山色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东湖生态环境的演变,叙述了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的付出和觉醒。今天,发展环保型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建设主流,保护生态正在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学会尊重自然是健康发展的前提 清明前后,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北坡一片裸露的山体上,数百棵树苗泛出绿意。去年江夏区财政投入400万元,在山体上凿洞运土,浇水植绿,为这个采矿形成的“疮疤”美容。正反两方面经验让我省各级政府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的只是一时的经济繁荣。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再生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省是千湖之省,地肥水美,保护好环境,维系好生态平衡,是6000万人民生存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全省一项重大的战略抉择。通过对生态省情的认识,我省确定了抛弃资源粗放利用的发展模式,控制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大的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济发展方针。为了使生态保护落到实处,各地探索并逐步推行绿色GDP,建立新的政绩考核机制,新的GDP核算体系,与干部考核、政府绩效挂钩。今后,单一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再是政绩的唯一标准。环保也并不仅是政府官员谈论的话题,随着公众以听证等形式积极参与监督,对影响环境的政策、规划、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都开始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进行。目前,我省52家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省管大、中型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5%。被称为“大地之肺”的湿地,在我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去冬在我省湿地越冬的水鸟比上年增长近三成,17个湖泊和3条河流中,共记录有63种水鸟,水鸟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 对污染大声“叫停” 4月5日,武汉市环保局对武汉科诺生物农药公司下达了“停止生产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这是武汉市环保部门首次对高新技术企业“叫停”。这家每天向武昌汤逊湖排进300吨生产污水的公司受到了严惩。近年来,全省依法淘汰关闭上百家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企业。连续4年,我省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声势一年大过一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357家次,取缔非法矿山企业158家,取缔关闭企业170家,其中仅在汉江流域就有65家小造纸厂被取缔。2004年,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由省环保局等7个厅局组织了建国以来我省开展的最大一次环保行动。此次历时150天的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万多人次,对近1.5万家企业进行现场检查,700家被立案查处。全省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十堰、襄樊、荆门、黄石在2004年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成绩突出。十堰、宜昌开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峡库区有141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总投资23亿元。目前已完成12个项目,完成投资7.17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15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386吨/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有243个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优先项目,投资达22.54亿元。武汉东湖、墨水湖、磁湖和小清河纳入世行城市环境项目,总投资28亿元,今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到目前,全省已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12个,有6个通过国家验收并命名,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52个,自然保护点7个,自然保护小区184个,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现在,全省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尤其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气、水敏感指标控制较好。许多在环保领域的焦点问题、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棘手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破坏环境与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按生态规律发展经济 厂房在青山间林立,碧水在车间旁流淌。这是我省部分地区的真实写照。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两者一旦统一,就可以形成腾飞的双翼。武汉市东西湖区2004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五年保持武汉市各区领先水平。东西湖,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各个工业园区既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母体,又是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家园。在保护生态稳定前提下发展经济,在消耗资源最少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我省在调整工业结构中,注重从源头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淘汰、关闭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一批节能、降耗、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武汉“光谷”正是这样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树立了榜样。一种新型的经济运作模式———循环经济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它通过多重、闭环、反馈式的循环过程,实现经济增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三赢局面。武汉青山区利用武钢产生的大量余热,在武钢的旁边建起热电厂,利用余热发电,电能用来供应武钢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2002年,华新水泥与武钢合资建立水泥厂,每年消耗武钢50万吨钢渣、10万吨粉煤灰。过去令人头疼的工业“三废”,在这里变废为宝。青山区环保产业不仅在全省独树一帜,而且也改善了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由1999年的3级提高到2004年的2级以上。循环经济在我省尽管才刚刚起步,但这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一次产业革命,必将给荆楚大地带来无比美好的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