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能源利用如何“泛能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工控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8 10:02:0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此外,浦东园区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在世博会结束之后也将继续发挥作用,不仅对中国馆、主题馆在内的永久建筑有效,对世博浦东区域内的新建楼宇,也同样可以发挥智能电网的“智能效用”。

    泛能提升综合能效

    新能源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但是要让这些技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有很多路要走。各种新能源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将各种新能源综合利用,发挥他们的最大能效,是当前关注的重点。

    比如说,风能的动力来自于天然风,产生电能的过程又没有另外产生新的污染,可谓是极好的清洁能源。但是一般来说,通常白天需要大量用电的时候,风力不是很大,晚上用电量小时,风却很大。同样,太阳能发电也并不十分稳定,多云、下雨天或是晚上,太阳能的发电能量就大为逊色。更重要的是,目前用新能源完全代替传统能源,并不实际。一方面,目前既有建筑占绝大部分,要在既有建筑基础上进行节能改造,不仅成本十分高,而且程序也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单一的新能源由于其不稳定性,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能源。专家表示,如果仅仅使用某种单一的能源,需要按照使用的最高值来配备,而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是不会达到这一使用峰值的,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相应的能源硬件的浪费。因此,有企业推出“泛能网”这个全新概念的时候,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简单地说,泛能网,就是智能能源网。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根据客户能源特点,以清洁能源技术为依托,并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新能源客户提供智能平台和能源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系统能效技术与IT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全新产业。比如屋顶的太阳能全息集成技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全波段光谱,贯穿了太阳能从生产、储运、应用和回收四个生命周期,实现太阳能源的光、热、电及光化学四种能效的最佳综合应用。同时,基于燃料电池的家用热电联供,能在城市电网断电、没有太阳和风的情况下,展示燃料电池独特的优势,满足家用电和生活热水需求。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将这些能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不同能源之间的运用转化。

    使用“泛能网”,在未来建筑里不同类型的能源还能被集中管理,控制系统能根据不同住户的实际需求对不同形态的能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转化。能量流就像具备了智慧一样,知道该如何最高效地工作,何时该使用何种能源来提供能量,从而降低能耗,最大程度地减少排放,实现家庭的节能减排。人们从中国国家馆泛能网的模拟演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泛能网”的有效管理下,除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被有效利用外,传统的煤基能源也能通过地下气化、催化气化、气电联产和薇藻生物吸碳等技术实现高效开发与清洁利用。

    行业壁垒需消除

    能量能像水流一样在不同能源体中流动和分配,这是“泛能网”为我们描述的美好前景。不过,要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转化,需要消除各种壁垒,各方力量只有协作,才能真正实现能源能效的最大化。

    专家表示,目前系统能效技术仍在研发中,大范围推广“泛能网”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壁垒。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行业之间的壁垒。比如现在发电厂发电效率在37%-40%,有55%变成热能,发电厂一般仅回收其中一小部分,其他热能都被浪费。如果能把壁垒打破,便可以大幅度提高热利用效率。

有专家呼吁,除了企业间主动打破壁垒,国家也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果能够打破能源行业的壁垒,节省下来的能源相当于一个葛洲坝水电站。”
    同时,能效系统初期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有研究指出,建立能效系统大概会增加企业5%-8%成本,但这完全可通过能效提高来弥补,只要国家的政策有助于打破壁垒,整个系统可能一年到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同时,政府的鼓励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就出台了多项汽车交通领域的能源法案及国家计划。在发展车用能源的战略选择上,美国已从以往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单一化发展格局向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先进柴油、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转变,使得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发走在了世界前列。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