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长沙乡村“垃圾自治”
作者:苏晓洲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5 8:24: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垃圾“围村、围路、围河”,污浊和恶臭让人不适。这是垃圾回收处理机制缺失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意识的觉醒,在长沙周边浏阳市、长沙县等地农村,近来“垃圾自治”模式悄然兴起,“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大大改善了乡村面貌。

  浏阳市三口镇位于罗霄山脉西麓。此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见不到露天堆放的垃圾,河道和小溪中没有五花八门的塑料袋和包装纸,卫生环境整洁得令人眼前一亮。在三口镇每户农民家,都备了3个带盖的垃圾桶,一桶是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玻璃等;一桶为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瓜果皮等;另外一桶是可无害化处理垃圾,如煤渣、石块等。三口镇人告诉记者,经过镇政府2个多月宣传和辅导,他们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垃圾分类”,可堆肥垃圾就在家附近挖坑集中堆放发酵后作有机肥;可无害化处理垃圾村里有保洁员运走送往集中填埋点;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收集运走。三口镇政府为乡村“垃圾自治”争取了一些财政资金补贴,群众每户人则分担每月5元的保洁费。

  与三口镇一样,长沙县果园镇也建立起了有特色的“垃圾自治”: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村组建垃圾池,设垃圾收购点,招募环保志愿者担任保洁员,用三轮摩托车挨家挨户收购可回收垃圾、帮助农户对垃圾分类、减量化。

  长沙市一些县市调查发现,在农村生活方式越来越向城市看齐的背景下,一个两三万人的乡镇,每天往往能产生约20吨垃圾,其中有5吨左右“白色垃圾”,如果还不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回收处理机制,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居环境恶化。但如果全靠政府投资在农村照搬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每年数千万元的财政投入令地方难以承受。近来在农村兴起的“垃圾自治”,不仅所需资金仅为政府全额投入的1/10左右,而且因为有广大农村和集镇居民的亲身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效果更好。

  据悉,为了鼓励农村“垃圾自治”,长沙市环保局3日还在一个乡村集镇农贸市场启动了涉及全市所有区县的乡村保洁员垃圾分类比赛,意在通过“海选”垃圾分类能手,促进全市92个乡镇建立垃圾收集处置体系,恢复农村的绿水青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