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城市把资源还给城市
作者:武永清  文章来源:太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1:18: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即使所有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也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节能减排,如果消费终端和产品制造之间不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一座城市也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最终循环――― 城市不断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消费者再将产品转化为垃圾,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有限的资源无法维持城市的高速发展,不断推高资源的价格,并导致通货膨胀,吞噬经济发展的成果。对城市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资源魔咒”。前不久,山西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在晋源开工建设,将城市垃圾通过回收、归类、加工、再制造,让吃资源的城市将资源最大限度地还给城市,“资源魔咒”有望破解。

  “三五年内,全市产生的大多数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垃圾,太原都有能力资源化利用;未来,周边城市甚至周边省市所产生的垃圾也会在太原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垃圾处理将成为未来太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王建生副市长说。

  城市不是生产垃圾的

  城市拥有最庞大的消费群,无数的资源由矿山进入城市,被制造成各种各样的产品,通过最终的消费者,然后变成垃圾被遗弃掉。报废汽车、电脑、电视机等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收集、归类、填埋、处理还会浪费大量劳动力。据统计,太原市去年产生垃圾达120万吨,每3人每年就会生产近1吨垃圾,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递增,4年就会翻番。

  去年,全市生产的各类垃圾包括废旧金属3万余吨,废钢铁50万余吨,废橡胶3万余吨,废纸百万吨,废塑料百万吨等,全市每年报废的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等各类家用电器达20万余台。全市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的各类收购站11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其中废旧报纸、书刊、塑料等物资收购点600余家,废旧金属收购网点500余家。在千余家废旧物质回收企业中,较有规模的企业只有10多家,经营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只有4家。

  垃圾处理不能逐利而生

  由于垃圾处理完全处于市场竞争状态,收购什么不收购什么不是根据城市的需要,而是由市场说了算。往往是城市最需要处理的垃圾如建筑垃圾、电子垃圾等等无人过问,收益最大的废旧纸张、废旧金属等垃圾抢着收。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

  目前,我市还没有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及各类收购站点规划设置缺乏合理科学规划,大多数收购站点为自发形成,无证经营或证照不全的大量存在,有的在城乡接合部的路边院落,有的在城区内见缝插针,甚至沿街设摊。这些收购点乱搭乱建,设施简陋,垃圾堆放杂乱无章,不仅没能达到资源回收利用的功能,还会造成废物和污染的再次扩散,由此造成的纠纷逐渐增多。

  价值高的有人收,价值低或处理难度大的无人问津,导致全市垃圾回收率不能有效提升。大量塑料瓶、购物袋、包装盒、农用薄膜废弃后无人回收,形成了“白色污染”。部分企业只对非金属、废塑料等进行简单加工处理,造成附近居民区再次被污染。收购从业人员成分复杂,“收得来就收,收不来就偷”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一些收购站点成为收赃、销赃的黑窝点。

  体系建设破冰前行

  2006年,我市成为全国26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从那时起,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就成为城市整体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内容。回收体系以收购站及中转站为载体,以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为中枢,废旧物资加工处理中心为终端,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全市拟建1000个社区绿色回收站,40个中转站,8个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两个旧货市场、4个废旧物资加工中心。几年来,我市已建成社区回收站300个,中转站28个,距既定的目标还很遥远。

  全国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的龙头企业、被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青岛新天地进军太原,将为我们这座城市整体资源循环利用带来全新的格局。

  按照规划,山西新天地静脉产业园一期建设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3年完成投资16亿元,实现产值30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目前,园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及利用示范项目已投入运行,山西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示范项目将于7月中旬运行。另外,太原市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机电回收拆解项目、新兴环保产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有色金属交易大市场、太原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等项目也将于3年内逐步落户太原。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将垃圾回收分类加工处理后,再通过金属、塑料、橡胶等期货交易市场成交,做到了垃圾最大的资源化利用。过去,生产企业是唯一的供货方,有了完善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城市不再是单一的需求方,也会成为供货方。这样,所有资源就在城市有序循环起来。

  “要彻底改变城市将资源转化为垃圾的恶性循环,最好的解决办法还不是回收,而是再制造。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再制造技术已非常成熟。”市经委副主任刘元亮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