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四年大规模整治显成效 太湖蓝藻今年“迟到”了
作者:燕志华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13:42: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从日前在无锡举行的太湖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太湖蓝藻的聚集期较往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省水利厅的资料显示,直到今年5月20日,人们通过卫星照片才发现太湖湖面有零星的蓝藻现象,且尚未形成规模性聚集。

    与会专家综合分析认为“老天帮忙”占了一定的因素。和往年相比,今年同期降雨偏多,日照较少,抑制了蓝藻的生长繁育。但是,通过近几年来调水引流、底泥清淤、打捞蓝藻等措施,治太效果已经开始“缓释”。

    我省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引江济太”,用长江水补充太湖水。今年以来,太湖水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据介绍,提高太湖的水位,并稳定维持在3.4米上下,为防范蓝藻和“湖泛”生态危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大规模的底泥清淤,也减少了太湖的内源污染,直接改善了太湖藻情。我省从2008年开始,连续进行大面积的生态清淤,按照一定的区域和深度,用特殊抓捞装备将太湖湖底的重污染底泥“扒”到岸上,至今已经清除了1700多万立方米的底泥,相当于清除了太湖内源污染有机质6.6万吨、总磷1.2万吨、总氮1.5万吨。清淤还大大降低了“湖泛”的发生率。无锡投资7200万元对五里湖清淤5.5平方公里,清理出淤泥235万立方米,自此,五里湖水质明显改善。

    大规模治太工程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治太专家仍然保持了清醒的认识。省环保厅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太湖湖体“藻型生境条件”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太湖水环境的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预计随着温度的上升,仍有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聚集,治太依然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麻痹,必须充分做好准备,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