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多地现"弃风"现象 风电并网国家标准或出台 |
作者:施智梁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1 9:31:5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风电电源点建设过快 国网对上网风电实施严格准入 一方面是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风电电源点建设速度较快与送电通道建设严重滞后的不协调、不联动局面。 张粒子告诉记者,原来我国对电源规划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基本由投资主体自己决定电源建设,“有一个风电的装机容量限制,在这个容量之上的是由国家能源局审批,之下的由地方政府批,但现在很多地方上风电项目都是正好卡在这个容量之下建设的。” 史立山表示,现下我国的风电制造业有一些无序发展和盲目发展的迹象。他强调风电企业的设备必须要符合入网标准。 而国家电网近年来一直在强化风电上网的严格准入机制,舒印彪在这次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加强并网技术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立检测制度。 2009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作为企业标准正式颁布,提出风电场需要具备功率控制、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监控通信等功能要求。今年2月颁布的企业标准《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出了风电场在并网管理、发电计划管理、检修管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管理、通信运行管理以及调度自动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日前国网公司还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介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风电运行控制技术规定》以及《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等多个配套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经国家能源局批准,国家电网公司投资3 .5亿元在旗下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的基础研究平台已经基本完成、移动检测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现场试验基地工作有序开展。”舒印彪向记者透露。 该中心作为风电机组的入网检测机构,掌握着发放风电机组“入网证”的生杀大权。 “今后,对新投产风电场,更要严格按照《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开展风机入网认证和并网检测,保证风机性能和电网安全。而对已投产机组要进行评估,不合要求的要逐步实施改造。”舒印彪表示。 将企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也是国家电网力图在这次座谈会促进的一件事。 对于国家电网给风电场立的“规矩”,电力专家纷纷表示从运行的角度考虑,把企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实属应该,这样的并网准入标准是为了规范和保护用户的利益。 姜谦则有点担心对刚刚起步的风电设备企业而言,“限制可能会多了点”。姜谦告诉记者,看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后,觉得对风电场的要求过大,而对电网的要求和约束过少。 消纳问题凸显电网建设追不上电源建设 风电的消纳也是横亘在各方面前的巨大难题。 国内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与风电“上网难”相对应的,是风电产业迅猛的发展速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我国风电装机在连续几年翻番增长的基础上,未来10年还将保持超过20%的高速发展势头。 犹如造了大量汽车却发现没有公路可供行驶一样,迅猛发展的风电也正遭遇着电网建设跟不上的尴尬。 “凡是经国家核准的风电场,电网公司全部按时接入电网,不存在上网难的问题。但近几年风电发展速度太快了,远远超出电网发展规划,这是造成电网消纳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舒印彪分析,“我国风电从发展初始就出现大规模、高集中开发和远距离、高电压的输送要求,呈现出与国外风电发展模式显著不同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尤为突出,更为复杂。” 国家电网提出提高风功率预测、加快构建特高压同步电网和抽水蓄能建设等三招。 提高风功率预测的准确性是风电调度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和国家电网提出的风电“有效出力”概念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还将坚持原有步伐,加快特高压和抽水蓄能建设。 “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有效的蓄能手段,但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也不是哪儿都能建的。风电的开发和大规模的蓄能设备的建设关系密切。”张粒子说。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所所长白建华估算,如果要保证大规模风电开发最终能顺利并网消纳,到2020年预计需要建成5000-6000万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装机容量。 有电力专家表示,抽水蓄能建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建设周期较长,抽 水 蓄 能 电 站 的 建 设 周 期 为4- 5年,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参与风电输电调峰将是2015年之后的事情;二是目前我国对抽水蓄能发电还没有明确合理的电价政策,对抽水蓄能发电的激励不够,未来还需要通过电价改革予以理顺。(施智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