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呼和浩特武川县编制生态保护纲领性文件
作者:郭靖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1 11:37: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近年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着力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工业污染防治,使全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改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注重“三区”建设,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优势。按照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要求,武川县编制了《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武川县项目区总体规划》、《武川县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等一系列生态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先后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1处,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1处,市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示范区各1处。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武川县近200家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中,70%为水污染,30%为大气污染。为此,武川县环保局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采取集中专项整治、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年检审核等行政、法律措施,对违法排放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有效治理;新建了武川县可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新增配套管网26公里,预计7月正式投入运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抓工业园区和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采取交纳保证金限期治理的办法,对没有配套除尘设施、违法排放的企业实施断电停产治理。目前,工业园区内的8家生产企业,已全部配套了除尘设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100万平方米。

  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新污染的源头。为防止国家明令限制的污染项目陆续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杜绝新污染源“入境”,武川县环保局有效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力,并会同发改、工商、国土、安监、水务等部门,严格项目准入,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坚决不予环评审批,其他部门不予立项和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部门间形成工作联动机制,将高耗能、重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作者:郭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