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将珠峰环保进行到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3 12:23: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专家连接 ——————

  刘国正(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让公众对环保有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现在,已经不再是谈论环保如何重要的时候了,因为面对污染的现实、发展的危机、健康的威胁,已经很少会有人再公开反对环保了。但究竟怎么样做才环保,怎样才能做到环保却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答案。当我们今天再来重新审视环境宣传教育的功能时,我们会发现,它早已成为环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环境宣传教育就不可能有环保的过去和现在,更不会有环保的未来。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人的行为。没有每个人对自身行为(包括生活和生产)的自觉约束和对大自然的自觉尊重,再多的环保只能是空谈。所以,在“世界环境日”之际,开展“2009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对唤起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无疑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曾雁(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总建筑师):

  在“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在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首选为太阳能,其次是风能。太阳能又有多种利用方式,比如我们晒太阳取暖就是最通常的用法。因此,我们考虑应用太阳能建筑技术,提高房屋居住舒适度,同时减少使用牛粪、薪柴等,达到保护植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太阳能建筑需要研究保温和更多采集太阳热能两方面的技术。因此在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的考察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传统藏式建筑的保温性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建筑的保温薄弱点,并设法改善;同时采用一些技术,获得更多太阳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都是经济有效的被动技术。太阳能蓄热技术的利用,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通过使用蓄热材料,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能在晚上能够继续发挥作用,达到平衡室内温度的目的。

  在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虽然“三个本地化”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更多限制条件,但我相信只有这样设计成果才能在高原得到有效的推广。

  胡刚(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

  目前,珠峰地区的交通工具还是以马车为主。

  对于在珠峰地区生活或者去珠峰旅游、登山的人来说,代步工具必不可少。依靠人力进行交通过于原始,效率也最低;以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效率同样不高;而以油气为主现代化交通工具,则对珠峰地区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的零排放、零噪声的纯电动新能源交通工具,符合珠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地群众、世界各地登山者和游客所迫切需要的。

  但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气候状况,决定了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存在着一定难度。首先,珠峰地区地表情况相当复杂,路况比较差,比如陡坡、多碎石等,这就要求交通工具具有相当的爬坡能力、续行能力、减震能力等;另外,珠峰地区的气候也相对比较特殊,干燥、高寒、空气稀薄、温差大、风力强,这些也都对新能源交通工具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第三,青藏地区经济不发达,这就要求新能源交通工具具有经济性,也就是使用成本低。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新能源交通工具要想在珠峰得到广泛应用,就必须要攻克以上技术和经济难点,而节能环保经济便利的纯电动交通工具恰好具备以上条件。此次,新日电动车作为世界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首次进行世界海拔最高的数码磁王双动力电机、磷酸铁锂电池、晶胶电池、多段式数码脉冲充电器等电动车四大新型核心科学实验,就是为了积累科技实验数据,探索珠峰地区使用节能环保电动车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更好地为当地群众、世界各地登山者和游客提供新能源交通服务进行充分准备。

  —————— 记者手记 ——————

  珠峰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圣洁地方。如何不让人类的各种活动污染这里的环境,尤其是能源的使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太阳能发电已经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的新能源。在珠峰这样一个环境敏感区,使用环保、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源是最适合的。50多年前还只能靠酥油灯照明的西藏人民,今天已拥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居全国第一的美誉。

  如果有人问未来哪种交通工具最吃香?答案非电动车莫属。无庸讳言,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是大势所趋。电动车是实实在在的节能环保、经济便利的交通工具。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了轻型电动车,每天上班10公里,下班10公里,一年365天下来,大概会花60多元电钱。根据麦肯锡预测,再过十年,中国一半的汽车都将是电动汽车。在不久的将来,电动交通工具一定会改变我们出行方式,改变整个世界交通的面貌。

  珠峰地区居民建筑的蓄热保温状况较差,在风力大、高寒度的自然条件下,对燃料的需求非常大。科考人员发现,很多人家一年之中用于牛羊粪取暖的经济成本几乎相当于这一年全家的收入。没有草、没有牛羊粪,当地的生态如何恢复?居民的生活条件又如何改善呢?无疑“高原生态节能建筑”则满足了居民的要求。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