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丹麦政府合作风能发展项目成果发布会
作者:网友投稿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4 19:20: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10年6月25日, 上海——在被称之为“魔盒”的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中,丹麦环境大臣凯伦∙埃勒曼(Karen Ellemann)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梁志鹏处长出席了中国—丹麦政府合作风能发展项目成果发布会,共同宣布历时三年的中丹风能发展项目圆满结束并共同见证该项目在华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不仅是国内第一个风电专项的中外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还是国内第一个在风电项目中使用先调研后评估方法的项目。在项目的实施区域——东北三省内,中丹风能发展项目进行了风能资源评估、风电规划和风电场后评估、风电并网研究以及风电技术交流、培训和教育四个子项目。项目合作范围涵盖了风电的整个产业链,并具有规模最大、合作时间长、并侧重解决实践技术问题等特点。

  中丹风能发展项目将丹麦在风电领域中的领先科技以及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引入中国风电行业,创造性的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领先水准的风电开发和管理模式并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包括绘制了东北三省风资源数字图谱,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尺度和微尺度风资源数据模拟模型,修改现有的风电并网导则并升级为国家标准,以及对东北三省现有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做出肯定性的评估。

  对此,丹麦环境大臣凯伦∙埃勒曼和国家能源局梁志鹏处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凯伦∙埃勒曼女士指出:“中丹风能发展项目取得成功,离不开中丹两国政府、咨询机构、电力企业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及共同促进;今后,丹麦政府将一如既往,继续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梁志鹏先生表示:“中丹风能发展项目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风电场技术和管理模式,这不仅对中国其它地区的风电开发具有科学的参考价值,而且有利于中国风电行业的人才培养、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

  作为中丹风能发展项目的一部分,“风力发电科普进校园”活动在提高中国青少年对风能的认知,丰富他们的风电知识、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开发他们在风电创新上的想象力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风力发电科普进校园”活动中,“我眼中的风能”绘画比赛得到参加该项目的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郭子源同学的作品——《风能创福百姓》荣获一等奖。为鼓励中国的年轻一代积极参与中国和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伟大事业,在中国—丹麦政府合作风能发展项目成果发布会上,丹麦环境部长亲自向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

  中丹风能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董路影女士说道:“国家电网馆的主题是‘创新 点亮梦想’;在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中,创新一直伴随着中丹风能发展项目的始终,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大道上的明灯已经点亮;中丹风能发展项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将掀开中国—丹麦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合作上的新篇章。”

  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风力发电占丹麦全部发电量的21.22%。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丹麦在风电技术、管理、利用及设备制造上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近年来风电行业取得迅猛发展。2009年末,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达到2500万千瓦,跃升为全球第二。2015年和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90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的宏大目标,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这预示着中国—丹麦政府在可在再生能源领域上的合作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关于中丹风能发展项目

  中丹风能发展项目是中外合作在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典范。在风电的产业链中,该项目以东北三省为实施区域,在历时三年的时间内,从风资源布局、风电场规划、风电场建设到风力发电并网,将丹麦在风电领域的多年经验和领先技术引进中国,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且符合中国国情的风电项目开发与管理模式。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对中国的其他风电项目具有科学的参考价值,而且有利于中国节能减排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目标的实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