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一批宝贵成果 |
作者:张建松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5 8:33:5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上海6月24日电(记者 张建松)北极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我国开展的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丰富成果,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第一手数据。
1999年7月1日,我国开展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考察围绕着"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对我国气候影响"等科学目标,在为期71天的考察中,考察队完成了楚科奇海部分海域14个站位的综合调查,白令海全部公海范围内42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北冰洋多年海冰边缘带的海-气-冰耦合观测,多年海冰区的联合观测,直升飞机支持的大范围冰雪样品采集和全程走航采样观测等,为我国科学认识北极提供了第一手观测数据、信息和资料。 2003年7月15日,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考察仍以了解"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影响"为主要科学目标,在为期74天的考察中,各学科现场调查均获得了全面丰收,获得了北冰洋和白令海209个站位的海洋水文、海冰、大气、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对学科立体实测数据,一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设备首次在极区海洋得到应用。在这次考察中,"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跨越北纬80度。 2008年7月11日,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考察紧紧围绕着"北极气候变异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机理",同时开展了北冰洋历史、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在历时76天的考察期间,考察队以白令海、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为重点考察区域,共完成了132个站位的海洋学调查,1个长期冰站的海冰气综合观测和8个短期冰站的观测。在这次考察中,"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最远到达北纬85度25分。 我国即将于2010年7月1日开展的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将以"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研究"为核心,开展与海冰大范围融化相关联的大气、海冰和海洋过程观测与研究,以了解和预测海冰变化趋势。同时,还将以"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为科学目标,开展生态系统多学科综合考察,为进一步预测北极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