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昌:生态成绩所占比重近1/3 绿色发展不吃亏
作者:卞民德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 11:48: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湾里区,位于南昌市西北15公里处,森林覆盖率达72.3%,被誉为南昌市的“绿肺”和天然“氧吧”。

  作为南昌市后花园的湾里区,虽然山多林多,生态环境优越,经济总量却一直偏小。在侧重经济数据的考核方式下,湾里区在全市各县区的排名只能位居中下游。

  2008年3月,南昌市对湾里区实施差异化考核。怎么考核呢?即取消招商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的考核,突出生态保护和建设。

  差异化考核效果如何?记者作了一番探访。

  生态成绩所占比重接近1/3

  湾里区的排名位居中上游已成定局,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在湾里区,53岁的罗时林算得上是个名人。自从实行差异化考核之后,他任职的林业局在所有区直机关中地位一路飙升,被大家戏称为“湾里第一局”。

  “原来我们这个部门就是个‘替补’,地位不怎么重要。”罗时林说,自己在林业局做了6年局长,一年到头就忙着应付12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反而忽视了生态保护的主业。

  “差异化考核就像一根指挥棒,让我们的主要精力回到抓生态建设和保护上,林业局成了市里各项考核的主要得分手。”

  从2008年起,南昌市在对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的考核中,着力体现“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的原则,在总计15项考核指标中,对湾里区取消了“支柱产业投资”、“支柱产业产值”、“支柱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考核,改设“森林保护和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两项指标,“生态成绩”所占比重接近1/3。

  此外,南昌市还专门设立了两个生态保护单项奖,按现行考核指标体系中的环境保护的实际考核得分排名为评奖依据。

  2008年,邱钧生调到湾里区,担任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区长。此前,他已经在南昌市经济开发区做了16年的招商引资工作。

  “原来引进项目时的确存在‘饥不择食’的情况,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做法带来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邱钧生认为,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经济社会自然的综合发展,差异化考核之后,区里已经开始摒弃以前的做法。“短期看或许会影响区里的财政收入,长远看却是加快湾里发展的一个契机。”

  “发展是前提,在设置考核指标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其走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扬长避短。”南昌市考核办主任廖文生告诉记者,差异化考核实施一年多来,成效还是明显的。“虽然2009年最终的得分还没有出来,但湾里区的排名位居中上游已成定局,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