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降水偏多给中国最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带来双重影响
作者:姜辰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2 13:37: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据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气象局的资料统计,今年5月到6月中旬,干旱少雨的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罕见的降水天气过程。

  专家认为,虽然局地强降水致使部分地区受灾,但降水量偏多无疑对缓解前期旱情、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河流流量有积极作用。

  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处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6万亿元,占全国的13%左右,被誉为中国西部的“聚宝盆”,也是中国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

  6月6日至7日,柴达木盆地出现大到暴雨,日降水量突破当地6月日最大降水量历史极值。6月18至19日,柴达木盆地再次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都兰县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洪涝灾害。 

  青海省气象台台长杨昭明说,这两次过程都是比较极端的天气过程,过程降水量超过当地年降水量的事情屡次发生,比较罕见,给气象部门预报服务带来极大困难。

  “北方冷空气偏强,加之西南暖湿气流经常在青海上空,而且形势比较稳定,这是近期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偏多的原因。”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解释说。

  戴升说,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多风沙是其典型气候特征。由于这种气候特征,柴达木盆地很多城镇、农村防洪能力很低,出现极端降水天气,容易成灾,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但是,降水量偏多,对缓解当地旱情,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河流径流量等无疑有很大好处。

  记者近期在柴达木盆地看到,在一向干旱、动辄风沙肆虐的柴达木盆地,沼泽明显增多,周围海拔稍高的山头都是积雪,沙漠中星星点点的骆驼刺等植物也显得翠绿、生机盎然。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约50公里的可鲁克湖和托素湖,水位也较往常有所上涨。

  但降水对当地工业尤其是盐业带来了不利影响。青海省盐湖集团的米永昌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降水量偏多,致使企业在格尔木市的很多钢架、建筑物等不同程度下陷,损失比较严重,另外,降水量偏多也影响了盐湖产量。

  气象专家表示,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干旱少雨的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偏多无疑是利大于弊。这一点,在保护生态的层面更为明显。(姜辰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