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生态网讯 随着东营市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宣传力度的加大,到黄河入海口旅游的人们逐年攀升。据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
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完全免费向游客开放,游客进入景区只需在保护区入口处简单登记并检查没有带入火种后,就可以进入游玩。“五一”黄金周期间,保护区内游人如织,日最高接待自驾车游达到460多辆次。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保护区筹资1170余万元用于湿地生态的恢复工程,修筑围堤补充淡水、蓄积雨水,并加强对胜利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的管理,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截止去年底,已有4730公顷湿地全部恢复了原貌,芦苇面积增加到5.2万公顷,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达407种,鸟类数量增加到291种。随风摇曳的芦苇荡,将滩涂染红黄须菜,绿树成荫的10万亩速生林,绿地毯式的20万亩人工畜牧草,随处可见且形态各异的红柳林,再加上河中滚滚入海的黄河水,黄河三角洲独特的风貌令游客们大饱眼福,迷倒了不少游人。
然而,游客的激增有利也有弊,芦苇荡中的塑料泡沫和路边吃剩的火腿肠、面包、方便面等各种食品的包装袋大煞风景,对黄河入海口的湿地构成威胁,因为湿地不同于其他地貌,其消化垃圾和自我恢复的能力都很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搞好旅游开发,不断提升黄河入海口旅游知名度,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联系:东营垦利黄河河务局 高冬柏 邮编:257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