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福建泰宁:着手建立丹霞长效保护机制
作者:李慧颖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 19:57: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福州8月2日电(记者李慧颖)作为“中国丹霞”重要成员的福建泰宁在申遗成功之后,已着手建立自然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以实现科学管理、永续利用。

    据泰宁县常务副县长、申遗办主任郑剑波介绍,申遗成功后,为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性和原生性,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严格控制景区人数,让旅游业发展与世界遗产原生性、自然性相适应。

    泰宁丹霞以“最密集的网状谷地、最发育的崖壁洞穴、最完好的古夷平面、最丰富的岩穴文化、最宏大的水上丹霞”等特色,在“中国丹霞”项目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是“中国丹霞”从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地学界称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

    泰宁县以旅游为主要产业,年游客人数达300万人次。申遗成功后,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将分区划为禁限区、展示区、有限利用区等,禁限区主要保护关键的或有代表性的物种、生态系统和生物进程,禁止游人进入。展示区主要为遗产价值的实地展示区域,允许游客进入,可以安排少量管理、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目前泰宁的主要景区如金湖、上清溪、寨下都被划定为遗产展示区。

    郑剑波表示,通过遗产保护平台,将有助于泰宁提升旅游质量、资源品质,在环境保护和经营景区方面与世界先进理念接轨,保护原生性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目前泰宁县已着手建立世界自然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包括在景区周边村庄成立专业的保洁队伍,负责河道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及设施的维护工作;完善地质、水质、水文、大气、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生物群落等监测点建设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