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贵阳到崛起中的“生态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 19:59:0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生态文明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遐想的绿色愿景。如何将愿景变为现实?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由去年的“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转变为“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行动”二字道尽其中真谛。

    正如大会成果--《2010贵阳共识》所说,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从当前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立即把凝聚的共识落实到行动上,让生态文明走进楼宇、走进社区、走进车间、走进田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把科学的绿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转变为实际行动。”

    面对绿色发展这一世界发展潮流,正在以“三创一办”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如何牢牢把握住新的历史机遇,迈出跨越式发展步伐?如何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于贵阳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郑伟铭——因地制宜 绿色崛起

    绿色寄语:希望贵阳能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供兄弟城市借鉴学习。

    “贵阳这个城市很有活力。晚上我去合群路小吃一条街,眼前的场景让我有些意外——虽然是晚上11点了,街上的人群仍然熙熙攘攘,一派和谐景象。”郑伟铭说。

    “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后,各地都在迫切追求绿色发展,但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都不同,所以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发展的道路。”郑伟铭说。

    对于欠发达的贵阳如何抢抓机遇实现绿色跨越,郑伟铭提出:第一,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目前贵阳市委、市政府已经找准了起点,即走生态文明之路,这既契合了贵阳的实际又抓住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第二,在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中要抓重点。首先,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一定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做指导;其次,要抓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础设施配套的科学、绿色、低碳;第三,要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如发展高新技术、创意产业等;第四,产业发展要注意和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贵阳的城市品牌打造得很成功,但公共设施如果不配套,后期的产业衔接就会不协调。”(骆明 尚行宇 朱娟娟)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利用生态优势 打造行业中后台基地

绿色寄语:希望贵阳保持青山绿水,保持完备的生态资源禀赋。

    “来到贵阳,我逃避了北京的炎热天气。”陈佐夫说。他建议贵阳应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以难得的气候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在北京生活了30年,看到了北京在变大、变繁华的同时,环境保护任务也不断加剧。贵阳是难得的自然之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即使现在利用不上,也宁可保留起来以待长远发展。”

    他还建议,贵阳可以考虑将自己打造成金融及其他行业的中后台基地,“我们在东部地区城市建立了中后台,但是那些地方气候不好,空调必不可少,投入较大,而具有生态优势的贵阳可以成为企业建立中后台的好地方。”(衣琼 孙惠楠)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总编辑杨明森——贵阳环境容量 全国最有潜力

    绿色寄语:希望每一个到过贵阳的人,不仅感到气候爽爽,更是心情爽爽。

    “就环境容量而言,在全国的大盘里,贵阳最有潜力。”杨明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阳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后发优势。

    杨明森认为,所谓后发优势有两个概念,一是由于之前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对于生态的破坏很小,完全可以避免东部发达地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二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好,环境容量很大,拥有足够的空间完善产业结构。

    他建议贵阳应发展一些适合本地环境资源的特色产业。“‘爽爽的贵阳’这一城市定位非常好,更可带动旅游业发展。”杨明森说,贵州中药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本地独有的名贵药材,如利用交通等优势将药业做成支柱产业,贵阳能打出全国知名的“黔药”品牌。(王丹丹)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