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岸带开发:为发展留下余地 为子孙留出空间 |
作者:官蕾 单憬岗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3 13:05: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美丽的万宁春园湾。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编者按 海南岛绵延着1528公里漫长而优美的海岸线,拥有独特而又丰富的自然资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海岸带的开发、保护和利用,都是我省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海防林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多年的摸索,海南正在形成自己特有的海岸带可持续开发模式;让开发区的居民,从开发中收益;让公共海滩,为公众所有,正在变成行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岸带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绘就了更美好的明天。 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加快了开发建设的步伐,海岸带的规划利用情况如何?海防林建设保护得怎样?沿岸的居民生活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派出记者组沿海岸线进行了采访。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海岸行走———关注海南海岸带可持续开发利用”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因种种原因被搁置了许久的关于海南海岸带保护和开发利用立法工作,今年下半年重新启动。经过3个月的紧张编制,一个由各部门和各方专家共同组成的编制组已拿出初稿。这个名为《海南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地方性法规,已经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项立法计划,并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台。 日前,省海洋与渔业厅环境保护处处长、《条例》专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刚向记者透露,《条例》最大特点是保护在前,开发利用在后,凸显了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充分保障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定了公众对海岸带管理中的有关事项依法享有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对属于国家所有的海岸带资源的享有权等。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在不断加快的开发建设步伐中,海南海岸带开发利用越来越走向规范和有序。 海南姓海 能量巨大 “海南姓海。”陈刚形象地说。 据统计,海南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而授权管辖的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56倍多。环海南岛有1528公里海岸线、240多个海岛、68个大小海湾、5500多平方公里滩涂和水深20米以内的浅海。 按解释,海岸带是以海岸线(平均大潮高潮线)向陆地延伸10公里所涵盖的地区为海岸带陆地范围;海岸线向海域至等深线15米涵盖的范围为海岸带的海域部分。 海南的最大优势在海、在海岸带。国际旅游岛建设6大功能组团中,有海洋组团;5大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中,环海南岛热带滨海观光体验游、东线滨海度假休闲游、海洋探奇生态游等,与海相联;“一环二岛(群)三区四带”的海洋经济开发区区域布局,与海有关。 借助“海”,经过10多年高水平开发,三亚亚龙湾已成为海南高端旅游度假区的标杆。 借助“海”,国家级贫困县陵水,一跃成为位列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排名前茅的市县。 借助“海”,三亚海棠湾正以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一步一步走向美好明天。 “全省有12个沿海市县,占全省市县总数的三分之二,沿海市县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四分之三以上。”陈刚说,海岸带以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在海南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规划先行 开发有序 “海棠湾建设很有品质,因为坚持规划先行。”沿着海岸带一路下来,这是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徐经国印象很深的一点。 从2005年开始,包括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美国SASAKL设计事务所、美国霍克规划设计公司、英国阿特金斯设计公司在内的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为三亚海棠湾规划展开国际竞赛。在此基础上,经过美国EDSA环境景观设计事务所的综合,最终完成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并获省政府批准。现在,98.7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覆盖全区域,成为海棠湾建设最坚实的保证。 正是因为海岸带资源的宝贵和不可再生,正是因为海岸带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海南对海岸带开发利用坚持规划先行。 2006年4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海南城乡总体规划》“海岸带、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与保护”专门篇章中, 结合岸线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将海南海岸带划分为四大类型,其中70%为生态保护岸线。 同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由建设部批准的《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制定“海岸带旅游开发功能区划”,明确了海岸带区域分类性质和主要功能布局,促进了海岸的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 2006年6月1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和规划管理的决定》开始实施,其中严格规定沿海100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各类项目建设。 在各类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海岸带的开发纳入全省统筹管理,须报经省政府审批后才能实施。 “由于坚持规划先行,海南海岸带得到了有序的开发利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宋祎说。 为子孙留下空间 上个月陵水拍卖一块500亩土地,进账24亿元;刚刚公布的海洋主题公园建设,又落地陵水。 “如果不是将土地预留下来,这些机会就不属于陵水了。”陵水黎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现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陈健春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1990年代初房地产开发热潮中,陵水共出让建设用地6.78万亩给16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海岸带上。这些地被多次转手、炒作,不仅没有有效开发,还造成大量经济社会问题。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陵水对闲置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处置,终于在2008年全部处置完毕,陵水县政府重新掌握了土地开发的主导权。 “6.78万亩土地中,我们重新规划,以项目带土地,盘活了2万多亩,还有4万多亩留在政府手中没动。”陈健春说,2万多亩土地为陵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留下的4万多亩土地,更为陵水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发展的空间和无限的想象。 “陵水今后的发展必须要有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做保证。必须要为未来留下空间。”陈健春说。 陵水的发展是海南的缩影,陈健春的认识是上下的共识。即使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利好刺激、各路投资趋之若鹜的情况下,海南也保持了高度的清醒,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两个暂停”决定,从而规范了土地和房地产两个市场,使其趋于理性。 “事实上,目前海南海岸带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南山集团海南区域负责人、地产战略研究专家赵伯涛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提供的数字,从海岸线开发长度看,到2009年,城镇岸段和进入实质性开发的岸段约320公里,约占海岸线总长的20%;从海岸带土地资源(沿海纵深2公里海岸带范围)开发面积看,目前实际开发利用的约200平方公里,占海岸带总面积比例不到7%。 “海南对海岸带的开发是理性的、有节制的。海南海岸带开发潜力巨大。”赵伯涛说。 国际旅游岛建设绘就新篇章 “从全省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讲,我们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海岸带土地资源。”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邓小刚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岸带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机遇;海岸带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海岸带功能区划成了重要篇章“空间布局”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按照分区,海岸带从功能上划分为临港经济区、城镇生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和渔业六大功能类型。 划区的核心目的,是国际旅游岛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划区的原则,是要把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到最高、最好。其中,滨海优质土地建设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宾馆酒店度假村,以及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建设。而房地产则相对要为之让步。公共海滩公众性被高度关注。 这是指导海南海岸带开发的最高纲领。 相应的,各种规划、法规的编制、修编和完善已相继展开。 除了《海南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正在征求修改意见。一个针对海岸带基本情况和开发活动、耗时近一年的现场调研,已全面展开。该调研成果,将为正在编制的《海南省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如果说《海南省海洋区划功能》更多是针对海域的话,而《海南省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将更多地关注陆地。”陈刚透露,“另一个更加完整涵盖海岸带海域和陆地整体部分的规划,即《海南省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会在以上法规规划完成后进行。”它将相关联的规划和各部门管理职责统一起来,有效解决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协作困难的问题。有效解决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经济发展和公众利益的矛盾。 一个科学、依法、集约的海岸带可持续开发利用愿景,将逐步变为现实。 (本报海口9月12日讯) (注:根据有关部门的最新测量数据,我省海岸线长度为1823公里。因目前许多业务数据统计仍以老数据为基础,为便于叙述,我们仍采用1528公里的数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