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无锡十年谋变争当先驱 |
作者:范圣楠 李莉 高…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3 13:18: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编者按 城市产业、交通和建筑3个领域消耗的能源资源总量,占目前城市消耗能源总量的80%以上。随着城市新建建筑进一步增多和小汽车数量不断增长,城市建筑和城市交通消耗的能源资源总量也呈不断增加势头。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矛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这符合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也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但是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城市应该如何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思考。本报从今天起,将选择江苏省无锡市、山东省聊城市,就这些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问题,邀请专家为广大读者进行解读。
【解读】江苏省环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吴云波:重点发展生态工业是无锡市未来10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战场”。《规划》明确,要以高新化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更好推动低碳型工业发展。
【点评】无锡市环保局副局长戴卉:《规划》首先为无锡市争当生态文明先驱城市,设计了三大生态产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未来10年建设指明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方向。设计这个支撑体系,对于无锡市完成42项生态文明指标,具有较强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解读】江苏省环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娟:《规划》用了较大篇幅编制了倡导绿色行为的体系。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中倡导绿色行为理念,引导推进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快建立生态友好、绿色文明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出行模式。因此,首先要激励绿色消费模式,其次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再次要推行绿色出行方式。
【点评】无锡市环保局副局长汪春:无锡要建成生态文明城市,离不开“绿色细胞”支撑。而培养全体市民的绿色行为,尤为重要。《规划》在这方面,针对提高市民绿色行为的“度”,设计出了全民乃至全社会要自觉争当绿色消费、绿色采购、绿色经营、绿色生活等践行者的模式与指标体系,使“口号式”的提倡,变成了经过一番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操作起来,既有了“抓手”,也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解读】江苏省环科院孙兆海博士:谈到无锡,自然就想到了“唇齿相依”的浩瀚太湖。所以,《规划》把推进太湖保护区建设作为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无锡市首先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合理配置长江、太湖、水库和地下水等水源地,建设多水源供水系统和区域应急水源工程,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其次,要着力控制工业点源污染;第三,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第四,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五,实施调水引流和生态清淤;第六,推进入湖河道环境整治。
【点评】无锡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晓东: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可以概括成“建”与“治”两个字。要防控污染,加倍偿还历史“欠账”,就必须把太湖治理作为重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规划》在治理太湖章节中,专门设计了太湖治理的八大工程。力图通过这些工程实施,重现太湖碧波美景,很有现实意义。
【解读】江苏省环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惠中:要如期实现42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唯有改革创新、矢志进取才有希望。因此,《规划》紧密围绕“完善生态制度体系”,精心设计了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与机制创新两大类的新举措。
二要建立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以“引导”和“预防”为主的政府生态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逐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符合无锡实际的政策法规体系,打造引导型政府生态管理模式;
【点评】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规划》在设计“制度保障体系”中,提出了必须要“创新绿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资源环境经济体制、创新建立公众参与体制”等三大机制共计12项制度,为无锡市率先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去落实这些制度,就一定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目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