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内蒙古辉河自然保护区发现18只世界珍稀濒危鸟类
作者:孙振皓 李福震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5 11:44: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10月5日电(孙振皓 李福震)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最近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特莫呼珠湖,发现18只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白鹤,这是呼伦贝尔市一次性集中发现白鹤数量最多记录。据分析,这18只白鹤在此迁徙过境做短暂停留后将飞往越冬地。

  白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被定为极危物种。目前白鹤全球数量在3000只左右。

  辉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总面积34684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大鸨、白鹤等珍禽及湿地、草原、沙地樟子松林生态系统,是中国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迁徙候鸟的停歇地,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春秋两季成了包括白鹤在内的珍稀濒危鸟类的良好繁殖和停歇场所。全球环境基金(GEF)白鹤项目(2004-2009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调查重点即设在辉河流域和额尔古纳河。

  据了解,白鹤是一种指示性物种,其繁衍栖息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严,白鹤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坏的表征。辉河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就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管护力度,相继建立了5处野外观测管理站,站员每天坚持巡护百余公里。几年来查处了数百起偷猎、捕捞、挖药、捡拾鸟卵等违法事件,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使得珍稀濒危鸟类免受更多的人为干扰,改善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在特莫呼珠地区进行实验性的湿地恢复工程,使得该地湿地环境有了很大恢复和改善。国际鹤类基金会科研助理、鹤类专家苏立英等专家学者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和采取的保护措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