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文明大家谈“生态城乡”迈向生态文明 |
作者:徐建华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2 9:09: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2010年是永康持续实施“生态城乡”战略的第四个年头,经过努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永康落实省委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 推转型,保发展 “五金”既是永康扬名的骄傲,也是永康成长中的烦恼。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永康人民群众也对生态环境恶化表示了担忧: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我们切身感到,如果有一天,永康“富”得只剩下由“五金”堆砌成的“金山银山”,那么,“永葆安康”就徒有一个美好的名词罢了。 缺水、缺地、缺环境是永康面临的瓶颈性制约。为此,我们坚决摒弃“拼地价、拼优惠、拼资源”的老办法,确立“跳出工业抓工业”的产业升级之路,投巨资搭建基础性、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部中心、会展中心等“十大中心”,发展特色“总部经济”,实施“主辅分离”,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永康已成为全省7个分离发展服务业示范县之一、全省3个经济创新试点县之一、全国首个县级中国总部经济实践研究基地,预计年底可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 硬治理,造环境 “保护生态”是永康人民最迫切愿望,也是最大民生问题。为此,从2007年起,永康全面启动以“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厕、改路、改农房”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四改”行动,目前完成“六化”整治村302个,17个村创下“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并先后于去年和今年推行农村住房改造和美丽乡村整治工程。 为了早日让26万农村群众用上放心水, 2007年,永康农村新埋设的自来水管网达2700多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饮用水全覆盖,从农村改水转向全流域治水。 3年前,永康提出以“三城联创”为抓手,全面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永康各套班子成员利用每周三上班前的一个半小时,步行去晨查卫生,共走了147次,差不多绕永康城40圈。目前,正着手迎接省级卫生强市复评,空气等主要指标初步达到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阶段目标,即将接受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工作。 同时,采取铁腕手段整治企业排污。对61家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控,顺利推进新“811”工程实施,6个镇级污水处理站已投入使用,涉及5镇的3个污水处理厂年底前将按时完工,城区纳污面积达到15.6平方公里。在实施节能减排上,每年安排500万元的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积极实施企业煤改气工程,有序推进鹰鹏化工氢氟酸生产线关停项目,被列为全国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市)。 立长远,抓文明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永康将按照省委工作部署,从“生态城乡”具体建设向“生态文明”整体推进转变。 首先,是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切实抓好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做强五金产业,做大专业市场,做精会展经济,做特旅游业,做优金融物流业,特别是要继续把“总部经济”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建成“十大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中国五金产业名城,到“十二五”期末永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 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到2015年建成300个以上示范农村新社区,大多数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平原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8%。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一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二个主导产业示范区、五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五十个现代农业基地。 实现全流域治水。重点推进总投资20.68亿的好溪水利枢纽永康引水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三环一溪”污水管网,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完成永康江流域清理疏浚,基本完成境内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 我们还要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着力构建生态文化,让“绿色生活”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 |
![]() ![]() |